前言 佛教經典與唐宋文人 一、佛教傳入中國,其書籍即被稱為“佛經”,佛教被稱為“經教”,佛教經典成為佛教傳播的重要途徑 二、將儒家著述奉為經典的中土文人,對外來宗教之佛教書籍也稱作經典 三、佛教經典的著錄 四、佛教經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五、文人對于佛教經典的傳播作用 六、唐宋文人閱讀佛經的范圍、原因及其獲益第一章 以智觀境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一節(jié) 《心經》的版本與解讀 一、《心經》的版本及文本 二、《般若心經》的注釋與文本解讀 第二節(jié) 《心經》的靈跡與傳播 一、《心經》的神奇獲得 二、《心經》的書寫刻石 三、關于《心經》靈驗的記載 第三節(jié) 《心經》的“色空”觀對唐宋文人的影響 一、唐代文人對于《心經》的接受 二、宋代文人與《般若心經》 第四節(jié) 張說與《般若心經》 一、張說的佛學活動及其汲取佛教智慧的立場 二、佛教空慧觀影響下張說的文學思想 三、兼得“江山之助”與“空王之助”的張說詩歌創(chuàng)作第二章 作為佛教經典代表的《金剛經》 第一節(jié) 《金剛經》文本及其解讀 第二節(jié) 《金剛經》在唐宋時期的普及 一、《金剛經》是唐宋時期在文人中最普及的一部佛經 二、對《金剛經》神異功能的崇信 第三節(jié) 《金剛經》的義理含蘊及其詩學影響 一、降伏其心 二、《金剛經》的空幻觀及其詩學影響 三、《金剛經》的“無住”觀及其詩學影響 四、對于《金剛經》義理的其他探討 第四節(jié) 蘇軾與《金剛經》 一、蘇軾與《金剛經》在宋代的傳播 二、蘇軾對《金剛經》“夢幻”思想的接受 三、蘇軾對《金剛經》“無所住”思想的接受 四、蘇軾對《金剛經》靈異思想的接受第三章 天臺宗持奉的經典《妙法蓮華經》 第一節(jié) 《法華經》的文本及主要內容 一、《法華經》的主要版本 二、《法華經》的重要地位 三、《法華經》的分科及主要內容 第二節(jié) 《法華經》的傳法方便 一、《法華經》譬喻的妙義 二、《法華經》中著名的譬喻 三、神奇的法華境界 第三節(jié) 禪宗“轉法華”的方法及其影響 一、禪宗“轉法華”方法的提出 二、“轉法華”之方法所產生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法華經》在唐宋文人中的普遍傳播及思想啟迪 一、《法華經》在唐宋文人中的普遍傳播 二、《法華經》對于文人的思想啟迪 三、王維岑參與《法華經》 四、宋代文人對《法華經》的批評 第五節(jié) “法華譬喻”與唐宋詩歌 一、對于現實的抨擊與解脫:火宅喻、三車喻與化城喻 二、對于自身具有智慧的認知:窮子喻與衣珠喻 第六節(jié) “法華境界”與唐宋文人的詩境第四章 文人的案頭常備書《維摩詰經》 第一節(jié) 《維摩詰經》的翻譯、注釋及其主要內容 一、《維摩詰經》的翻譯與注釋 二、《維摩詰經》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jié) 唐代文人與《維摩詰經》 一、《維摩詰經》與唐代文人新的人格范式 二、《維摩詰經》與唐代文人的想象世界 三、《維摩詰經》與唐代文人對于形神關系的理解 第三節(jié) 王維與《維摩詰經》及其詩歌 一、王維的生活方式與《維摩詰經》 二、王維的思想方法與《維摩詰經》——王維的空幻觀 三、《維摩詰經》與王維詩歌的表現方式 第四節(jié) 宋詩理趣與《維摩詰經》 一、“老病維摩”與宋人自我形象 二、宋代文人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維摩方丈 三、維摩詰與宋代文人生活情趣 四、維摩無語與宋詩表達第五章 宗教革命的經典《壇經》 第一節(jié) 《壇經》的版本和主要內容 一、《壇經》的版本 二、《壇經》的主要內容 三、慧能地位的確立與南宗禪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唐宋文人對慧能和《壇經》的接受 一、唐代文人對慧能和《壇經》的接受 二、宋代文人對慧能和《壇經》的接受 第三節(jié) 《壇經》對傳統(tǒng)詩學理論革新的意義 一、標舉自性、推崇頓悟與重心性、重獨創(chuàng)的詩美學傾向 二、直指人心、廢除文字與詩學中“但見性情,不睹文字” 三、不拘坐禪形式,隨順通流,與詩學中自然、任誕的追求 四、《壇經》傳法機緣與宋詩機趣主要參考書目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