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云南廣播電視大學人文素質教育教材的《名著與人生》,自2001年誕生以來,轉眼間,已歷兩個春秋。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聽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有歡呼的,也有置疑的;有歌頌的,也有損抑的;有鼓舞的,也有泄氣的;有希翼的,也有冷眼的……作為一件新事物,一種新生命,她的出現能產生如此寬泛的影響,能讓那么多人去關注,更使我們堅信:這本教材必將以她堅強的生命力,勇敢而堅定地走下去,為云南廣播電視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貢獻出她應有的光和熱。此次再版,我們是在吸納眾多極富啟示與點撥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我們二年多來的教學實踐而完成的。概而言之,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書名更改。從名著中吸取營養(yǎng),滋補人生,是讀者必須親歷親為的,我們不能越俎代皰,因此只是為讀者點出作品獨具之特色,指明一條入門路徑,因此將原書名《名著與人生》易名為《名篇導讀》。2.壓縮篇目。本次修訂時,對首版中的屈原、孟子、司馬相如、沈從文、聞捷、楊朔、馬寅初、華羅庚、錢學森、薩福、埃斯庫羅斯、赫胥黎、歌德、愛因斯坦、泰戈爾、海明威等20多位作者作品進行了刪減或壓縮。當然,這并非意味著我們認為它們不重要或沒有多少意思,恰恰相反,這些作品以及其他許多未人選《人文素質教育讀本:名篇導讀》的名篇名著,與入選《人文素質教育讀本:名篇導讀》的作品一樣,猶如滿天燦爛的星斗,引領我們去思考,去體味,去欣賞,去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希望和夢想。而僅僅是由于《人文素質教育讀本:名篇導讀》作為教材而受篇幅的限制,我們才忍痛割愛。3.增補篇目。本次修訂,我們增補了元好問、關漢卿、文天祥、趙孟煩、龔自珍、譚嗣同、秋瑾、孫中山等15人的代表作品。增補這些人的代表作品,是因為正是這些人的這些代表作品,筑成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綿延悠長,繪出了中華民族深沉、淳樸的獨特個性,蘊藏著一個民族自強不息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根。我們在進行本次修訂時,主要對我國現當代作者及國外作者作品進行了壓縮,而大量增補了元、明、清時期的15位作者的代表作品,其用意,讀者應當是不難明白的。4.精益求精。本次修訂,始于2003年5月,歷時半載。我們對首版中的作者介紹、作品疑難導讀、閱讀提示均逐一作了認真細致的考證與斟酌,繁者簡之,疑者定之,誤者正之,當然也包括更正首版中因編、校原因而出現的諸多錯漏之處。5.合二為一。為便于廣大師生使用、學習本教材,在這次修訂時,我們通過上述諸方面的努力,將首版的上、下冊合為修訂版的一冊。作為本次修訂工作的負責人,我衷心希望這本《名篇導讀》能如我們的老校長張從信教授所希翼的那樣,具有“春風化雨”的功效,對廣大學子起到增進知識、增長閱歷、潛移教化、開闊思路、增添智慧、提高本領的作用。當然,本次修訂改版工作,如果沒有云南廣播電視大學校領導的關心和鼓勵,沒有我校教務處、人文學院領導的支持和指導,沒有教務處教材科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沒有云南大學出版社的通力協作,那就成了一句空話。在此,我們全體作者對上述諸位領導和老師表示我們衷心的感謝。至于修訂工作過程中的感傷與喜悅,困惑與欣慰,落寞與興奮,勿需贅述。當鄭重申明的是,限于我們自身的水平,要令人全然滿意者,難哉!倘若我們這塊磚能引出讀者的玉來,讓我們百盡竿頭,更進一步,旨也。最后,希望廣大讀者在這本《名篇導讀》的導引下,如饑似渴閱讀文學名著,口誦心呤唐詩宋詞,品評體味時賢名作。更期盼讀者一邊閱讀,一邊深思,一邊手癢,以至拾起筆來,興許新的名篇佳作就由此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