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于萬歷十年(1582年)。他的創(chuàng)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短篇志怪小說《禹鼎志》?,F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代表作《西游記》。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于貧困,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tǒng)。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但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了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xiāng)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钡赡旰蟮膮浅卸鲄s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后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彼摹队矶χ尽肪褪窃⒂需b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說。他的詩也表現了借神話傳說,寄托掃蕩邪魔、安民保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