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旅游旅游理論/旅游實務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成因與保護

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成因與保護

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成因與保護

定 價:¥76.00

作 者: 鄧貴平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旅游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332738 出版時間: 201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8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成因與保護》以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為研究對象,運用地質學、地理學、旅游地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系統(tǒng)地分析了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的類型特征、區(qū)域背景、成景條件、成景機理和保護對策?!毒耪瘻下糜蔚貙W景觀成因與保護》創(chuàng)新性地構建了九寨溝成景耦合系統(tǒng),并運用該系統(tǒng)對九寨溝的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地層剖面景觀、古生物化石景觀、巖礦景觀、生物景觀、氣象景觀進行了深入剖析。在分析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的保護歷程和所面臨的威脅因素基礎上,提出發(fā)展低碳旅游、建設智慧景區(qū)和實施分區(qū)保護等保護對策?!毒耪瘻下糜蔚貙W景觀成因與保護》可供從事地質、旅游地學、景區(qū)管理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景區(qū)管理人員參考,也適合旅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鄧貴平,男,漢族。生于1978年9月,四川江油人。博士,九寨溝管理局科研處副處長。主要從事旅游地學、景區(qū)管理和自然遺產保護研究,參與國家863重大專項《基于時空分流管理模式的RFID技術在自然保護區(qū)和地震遺址的應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智能導航搜救終端及其區(qū)域應用示范系統(tǒng)》、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面向西部旅游經濟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低碳景區(qū)集成管理模式研究》等國家重大科研課題。近年來,成功申報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在《計算機工程與設計》、《山地學報》、《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等國內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世界自然遺產旅游地學景觀概述
 1.1 旅游地學景觀的含義
 1.1.1 世界自然遺產
 1.1.2 地質遺跡
 1.1.3 旅游地學資源
 1.1.4 旅游地學景觀
 1.2 世界自然遺產研究概況
 1.2.1 世界遺產統(tǒng)計與分布特征
 1.2.2 世界自然遺產地旅游地學景觀成因
 1.2.3 世界遺產保護研究
 1.3 九寨溝旅游地學研究概況
 1.3.1 科研項目
 1.3.2 研究文獻
第2章 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特征與評價
 2.1 旅游地學景觀類型及分布
 2.1.1 地貌景觀
 2.1.2 水體景觀
 2.1.3 地層剖面景觀
 2.1.4 古生物化石景觀
 2.1.5 巖礦景觀
 2.1.6 生物景觀
 2.1.7 氣象景觀
 2.2 旅游地學景觀組合特征
 2.3 旅游地學景觀評價
 2.3.1 定性評價
 2.3.2 定量評價
 2.4 與國外同類型旅游地學景觀比較分析
 2.4.1 與國外同類型旅游地學景觀比較分析
 2.4.2 與國內同類型旅游地學景觀比較分析
 2.4.3 旅游地學景觀特色
第3章 九寨溝區(qū)域背景
 3.1 地理位置、范圍和面積
 3.2 地質概況
 3.2.1 區(qū)域構造
 3.2.2 地層系統(tǒng)
 3.2.3 巖性巖相組合
 3.3 自然條件分析
 3.3.1 地貌特征
 3.3.2 水文氣象
 3.3.3 動植物
 3.3.4 土壤
 3.4 社會經濟概況
 3.4.1 溝內社區(qū)及其演化
 3.4.2 人口和民族
 3.4.3 經濟狀況
第4章 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形成條件
 4.1 地層與巖性條件
 4.2 地質構造背景
 4.2.1 褶皺
 4.2.2 斷層
 4.3 水文條件
 4.3.1 含水系統(tǒng)劃分
 4.3.2 侵蝕基準面
 4.3.3 分水嶺
 4.3.4 水文單元劃分
 4.3.5 地表水補、徑、排關系
 4.3.6 地下水補、徑、排關系
 4.4 巖溶作用及鈣華堆積
 4.4.1 鈣華成因分析
 4.4.2 鈣華分布特征
 4.4.3 鈣華對景觀形成演化的作用
 4.5 冰川作用及第四紀堆積物
 4.5.1 冰川作用與冰川地貌
 4.5.2 第四紀堆積物
 4.5.3 冰川作用對溝谷地貌的影響
 4.6 新構造運動及重力作用
 4.6.1 新構造運動
 4.6.2 重力作用
第5章 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成景過程與機理
 5.1 旅游地學景觀成景過程
 5.1.1 被動陸緣階段
 5.1.2 褶皺造山及推覆造山階段
 5.1.3 陸內斷塊造山階段
 5.1.4 第四紀冰川作用階段
 5.1.5 冰后期景觀形成階段
 5.2 旅游地學景觀成景機理
 5.2.1 成景耦合系統(tǒng)組成
 5.2.2 成景耦合系統(tǒng)特征
 5.2.3 成景耦合機理
第6章 九寨溝主要旅游地學景觀成因
 6.1 地貌景觀
 6.1.1 山岳景觀
 6.1.2 峽谷景觀
 6.1.3 象形山石景觀
 6.1.4 巖溶地貌景觀
 6.1.5 冰川地貌景觀
 6.2 水體景觀
 6.2.1 湖泊
 6.2.2 疊瀑
 6.2.3 泉水
 6.2.4 典型水體景觀的成因
 6.3 地層剖面景觀
 6.4 古生物化石景觀
 6.5 巖礦景觀
 6.6 生物景觀
 6.6.1 原始森林
 6.6.2 紅葉彩林
 6.6.3 野生動物棲息地
 6.7 氣象景觀
第7章 九寨溝旅游地學景觀保護
 7.1 旅游地學景觀保護歷程與管理機構
 7.1.1 旅游地學景觀保護歷程
 7.1.2 旅游地學景觀管理機構
 7.2 旅游地學景觀面臨的威脅
 7.2.1 主要影響因子
 7.2.2 面臨的威脅
 7.3 旅游地學景觀保護對策
 7.3.1 發(fā)展低碳旅游
 7.3.2 建設智慧景區(qū)
 7.3.3 實施分區(qū)保護
 7.4 主要旅游地學景觀保護工程
 7.4.1 基本思路
 7.4.2 水體景觀保護工程
 7.4.3 生物景觀保護工程
 7.4.4 地貌景觀保護工程
 7.4.5 古生物化石景觀保護工程
 7.5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程
 7.5.1 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現(xiàn)狀分析與評價
 7.5.2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程
參考文獻
彩色圖版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