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推出,是中日研究界同人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度毡景l(fā)展報告(2012)》以東日本大地震為中心,對2011年日本大地震對日本的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作了回顧、分析與展望,并收錄了該年度日本大事記。2011年3月11日發(fā)生的東日本大地震,由地震、海嘯和核泄漏構成的三重打擊,使日本遭遇戰(zhàn)后的最大災難。在過去的一年里,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緊急對策,在預算和法制方面制定了配套方案,但仍面臨災后重建、福島第一核電站廢棄物處理、災區(qū)清除污染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民主黨政府在經受救災考驗的同時,執(zhí)政能力受到質疑,“政治主導”難以為繼,不得不在2011年9月進行首相更迭,由野田佳彥組成新的內閣。圍繞野田內閣推出的提高消費稅法案,日本朝野正在展開新一輪的政治博弈。相對于動蕩不安的內政,野田政府在外交安全方面最終確立了對外戰(zhàn)略,繼承以日美同盟為基軸的戰(zhàn)后日本外交安全傳統(tǒng),并借助美國戰(zhàn)略重心東移,在亞太施展多元外交。“救災外交”使中日關系改善出現轉機,但日本對華疑慮上升,兩國關系的發(fā)展依然“暖”中有“寒”。東日本大地震對日本產業(yè)造成巨大沖擊,國內產業(yè)供應鏈斷裂,使日本經濟增長和財政重建面臨更大的困難。但由于日本產業(yè)實力雄厚,企業(yè)應對及時,在較短時間里拉動了宏觀經濟的V形復蘇。日本國民在天災人禍面前的堅忍淡定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老齡化趨勢、社會輿論生態(tài)發(fā)生的深刻變化,暴露出日本社會諸多結構性問題,而核泄漏事故對日本社會和國民心理的沖擊巨大。2012年,將是“日本再生元年”。在致力于災后重建、核事故處理和重建經濟的同時,日本將全面推進社保與稅制一體化改革,并啟動結構調整。受大地震的影響,加上日元升值和長期電力不足,新一輪產業(yè)海外轉移值得關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日本政局將持續(xù)動蕩,政黨政治可能出現分化重組。而對外戰(zhàn)略的積極進取,構建以日美同盟為主的東亞新安全框架,將為民主黨政府增添政治籌碼。迎來“不惑之年”的中日兩國外交,亦將把“戰(zhàn)略互惠”作為相互關系的基本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