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善于對美國社會基層尤其是紐約百姓生活的描寫。作品構思巧妙,語言幽默詼諧。因刻畫了大量的富于生活情趣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又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 最讓歐·亨利聲名遠播的還是他那不尋常的“結尾”,總讓人覺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而美國文學界將之定義為“歐·亨利式結尾”。他經常設計具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提前埋下伏筆,設置出矛盾,最后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境和遭遇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讓讀者有一種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感覺,不禁嘖嘖稱奇。他將小說的精髓全都凝聚在了結尾部分,讓讀者在前面看似平淡無奇的描述中,毫無防備地進入到作者精心布置的迷局,直到結尾,猶如電光一閃,剎那間照亮了先前埋伏的一切,留給讀者一個大大的驚喜。他創(chuàng)作了不少以“騙子”為主要題材的短篇小說,作者想借此揭示在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里,很多“正人君子”其實就是最高級的騙子。歐·亨利一生大部分時間處于困頓中,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們生活在一起,正因為他了解這種生活,因此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xiàn)小人物們復雜細膩的生活與情感。他的語言生動活潑,不拘泥于定式,善用雙關語、諧音和辛辣的諷刺,讀起來妙趣橫生。有一種被稱為“含淚的微笑”的獨特藝術風格。歐·亨利在他人生最后的“黃金十年”里創(chuàng)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說,主要收錄到《白菜與國王》(1904)、《四百萬》(1906)、《西部之心》(1907)、《市聲》(1908)、《滾石》(1913)等小說集中。其中一些名篇如《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后一片常春藤葉》、《供應家具的房間》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青少年讀者們在讀這些短篇小說時,不僅可以體會到“歐·亨利式結尾”的巧妙,更能從中汲取到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