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有一雙慧眼,應該看到課堂的兩大支撐:一、它是教師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具體呈現;二、它包含了教師對學生生命成長方式的認知。因而,不同形態(tài)和內容的課堂,凸顯出來的是教師不同的思想和觀念。在改革者看來,“學本”課堂的支撐是“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課堂與其說是在調整結構、改進方式方法,不如說是為了讓教育回到“人學,’上,從兒童出發(fā),遵從兒童的學習天性、情感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放手發(fā)動自學,讓課堂呈現“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在這樣的框架下研究教與學的技術,無疑是在嘗試把“道”與“術”的貫通結合,當然,這仍然難免遭受有些人的質疑,好在正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同道正在追求課堂的質變,追求教育的人文和道德價值,我們有理由相信,曾經的課改星火,正在燎原著整個中國教育。課堂之道在“學”,那么,如何圍繞著這個核心價值來建構、組織、評價新課堂呢?相信這本書就有了它的價值。這本《問道課堂》是我們推出的第二本課堂“新”書。之所以說它?!靶隆保且驗樗休d著我們對教育的主張和解讀、期望和夢想。兩年來《現代課堂周刊》作為《中國教師報》的一張名片,它在廣大讀者中享有美譽,被稱為“課改說明書”,很多學校每周的教科研活動,都是圍繞著《現代課堂周刊》“學、研、用、評”展開的,說它在很大程度上“領導”著當下某些地區(qū)、學校的課改,并不為過,也頗讓我們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