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古代東亞的土墩遺存
從第二手資料到第一手資料的轉化
一一《通鑒》十六國部分史料價值再探討
史憲誠父子與藩鎮(zhèn)魏博
一一以《史孝章墓志》為線索
遼境輸入瓷器及相關歷史地理問題
一一以青白瓷為中心
略論明代遼東蒙漢互市貿易管理
論明代北京的民族構成及其生活
薩滿文化研究評介
淺釋蒙古佛教文獻《六字真言頌一一怙主三寶》
從《續(xù)金瓶梅》看藏傳佛教在內地的民間傳播
康熙朝噶爾丹問題處置對策及得失芻探
岳托民族思想探析
傅爾丹評述
清代西藏達賴、班禪朝覲與國家認同
論六世班禪朝覲的影響與意義
1904—1909年十三世達賴出走內地時期的心理考察
關于嶺南地區(qū)“五羊傳說”的研究評述及相關問題思考
重慶彭水“象鼻塞碑”考釋
貴州地捫侗寨歷史探源
貴州八番土司的歷史及其世襲沿革考證
元明清時期的細奴羅故事及其社會意義
陸軍貴胄學堂管教人員述評
民族國家的構建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整合
“五四”知識分子與民族文化的重構
民國時期的西北考察家述評
一一以林兢為中心
臺灣光復初期的“臺灣人”與“外省人”
當代華人藝術家的散居、遷移與流動性: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中國性認同問題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滿語文獻中的錫伯資料
亞歷山大大帝的民族融合政策簡析
邊緣抉擇辟蹊徑 民族關系新體認
一一讀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部族》
生態(tài)博物館理論的產生及在中國的實踐
國內高校中國民族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