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國人論與政治哲學研究

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國人論與政治哲學研究

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國人論與政治哲學研究

定 價:¥26.00

作 者: 毛國民 著
出版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政治理論

ISBN: 9787566800626 出版時間: 2012-03-2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5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美國學者孟旦對中國人論和政治哲學的研究,可作為研究、學習或關注中國人論和政治哲學的讀者們的“他山之石”。孟旦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持有“人之自然平等”的觀點,與西方思想家持有的“人之價值平等”觀點截然不同,然而中國在“人之自然平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卻是一種“等級制”的儒家政治和倫理。他又緊扣朱熹的“象喻”,剖析了朱熹的人性觀點和政治哲學思路。朱熹從如何解決儒家人性論的兩個內(nèi)在矛盾(即“親親”原則與“利他主義”原則、“外在權威”與“自我修養(yǎng)”之間的矛盾)入手,闡述其政治哲學的內(nèi)涵。中國“當代”人性論的重點在于人性的“可塑性”,與儒家、西方和蘇聯(lián)時期的“人”之概念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孟旦也將中西政治哲學的比較放到“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的框架下進行思考,指出了中國政治哲學中“整體主義”價值觀以及“意識簇”式的認知方式的特點??梢?,在中國這種獨特的人論特征和政治哲學理念背后,一定蘊藏著驚人的秘密。因此,孟旦著力于探索其背后的人之基本思維模式,如“天人合一”、“物我不分”、“事實與價值相混淆”、《宋代的人性形象》中的“象喻”思維方式、《“當代”中國人的概念》中的“意識簇”認知方式、《二十世紀中國的帝國式求索模式》中的“帝國式求索模式”以及《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儒家和道家的價值觀研究》中的“整體主義”思維方式等。我們應該拋棄井底觀天、故步自封的狹隘心態(tài),從孟旦的中國人論和政治哲學研究中,汲取本民族文化的精華,并加以繼承;同時要洞悉本民族文化的弱點,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來彌補我國文化之不足。

作者簡介

  毛國民,出生于1971年12月,安徽巢湖人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副教授。1991年畢業(yè)于無為師范學校,1996年安徽師范太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2005年華南師范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在讀博士。在《學術研究》、《現(xiàn)代哲學》和《理論前沿》等權威雜志公開發(fā)表論文20多篇,參與2009年國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拉康與當代法國哲學研究,主持廳級項目兩項。兼任中國政治學學會會員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理事等學術職務。

圖書目錄


前言
一、“人之自然平等”與等級制的古代政治哲學
 (一)先秦諸子“人之自然平等”觀研究
 (二)中西方人之平等觀比較
 (三)“人之自然平等”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四)對“自然平等”觀的闡發(fā)
二、“象喻”思維與朱熹人論
 (一)“結構性形象”的功能
 (二)儒家人論矛盾之一:“親親”原則與“利他主義”原則
 (三)象喻:鏡子、身體、植物和園丁形象
 (四)儒家人論矛盾之二:“權威的導師”與“自得”
三、“當代”人論與平等觀研究
 (一)“當代”中國“人性可塑”思想研究
 (二)“當代”中國平等觀研究
 (三)傳統(tǒng)“意識簇”認知方式與“當代”中國的政治理念
四、中國政治哲學中的“整體主義”特征
 (一)中國“整體主義”價值觀的含義及特征
 (二)中西方價值觀之“和”與“不同”
 (三)古代中國的“個體主義”精神
五、“政治認識論”與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
 (一)帝國式求索模式的“政治認識論”
 (二)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研究
結語
附錄
 附錄一:國內(nèi)外對孟旦思想的研究現(xiàn)狀
 附錄二:Curt-iculum Vitae
 附錄三:孟旦與其他英美漢學家的人論簡介
 附錄四:“無為而治”與儒家的政治哲學
 附錄五:中西方人論與當代教育方式的省思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