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賽博人類學新論
1 人類學視野中的賽博空間:互聯網作為一種主體之間的書寫工具
1.1 賽博空間與賽博人類學:一種理論批判
1.2 賽博圖景和“電子田野點”:全球化和賽博空間背景下的民族志書寫
1.3 作為一種主體間性的民族志書寫
1.4 結論
2 理解新媒介
2.1 新媒介的歷史維度
2.2 受眾的本位與分化
2.3 媒介與技術
2.4 符號與傳播
2.5 效果的危機
中篇 民族志舉證
3 網絡傳播與民族:規(guī)律與范式
3.1 迪慶藏族傳播環(huán)境分析
3.2 歷史語境中的民族文化現代建構
3.3 現代建構中網絡傳播的“逆三一律”
4 網絡傳播與現代建構:過程和模式
4.1 網絡傳播與旅游:一種“全景敞視”的建構過程
4.2 網絡傳播與宗教:一種獨特的現代構建模式
4.3 網絡傳播的現代建構:理論要素總結
下篇 媒介人類學:視野與應用
5 新聞的人類學轉向:新媒體時代的數據庫新聞學
5.1 官方媒體的局限與余地
5.2 視覺新聞的內在缺陷和出路
5.3 知識融合:媒介人類學視角下的思維矩陣
6 媒介人類學案例分析——民生新聞的多維事象
6.1 民生新聞:中國語境下的特殊傳播門類
6.2 媒介人類學視角下的數據四維象限
6.3 民生新聞的傳播第二維:視覺數據庫
6.4 民生新聞第三維:國際視野,認知的遠行
6.5 民生新聞第四維:跨學科的特質——關于敘事和時間的跨學科研究
7 影視人類學的中國文化維度:對中國西南的視覺觀照
7.1 緣起:影視人類學在中國西南
7.2 西南的文化維度
7.3 結論及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