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目規(guī)則的比較。本部分通過對大陸《中國文獻編目規(guī)則》第二版與臺灣《中國編目規(guī)則》第三版進行研究(只涉及圖書部分),主要比較二者在著錄法與標目法方面的異同,分析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機讀目錄格式的比較,即大陸采用的CNMARC與臺灣采用的CMARC的比較。本部分對大陸《新版中國機讀目錄格式使用手冊》與臺灣《中國機讀編目格式(“民90版”)》進行詳細比較(只涉及圖書部分),敘述二者在記錄結構、編制原則、引用標準、字段子字段設置、指示符等方面的異同,并附注一些具體實例加以解析。在此基礎上,歸納出CNMARC與CMARC的特點和優(yōu)勢,對二者在今后的修訂中可資參照的因素進行了剖析。 第三,分類法、主題法體系的比較。本部分著重對兩岸分類法的歷史沿革、版本修訂、體系結構和編制技術進行比較;對兩岸主題詞表的功能、修訂、發(fā)展過程、結構、版本、增詞原則、主題詞選用等方面進行比較,并就大陸分類法、主題詞表的進一步修訂提出相關建議。 第四,中文名稱規(guī)范標目選取的比較。本部分立足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和臺北“國家圖書館”名稱規(guī)范的實踐情況,主要對兩岸地區(qū)中文個人名稱、團體名稱(包含會議名稱)規(guī)范標目的選取進行比較,總結出兩岸地區(qū)在中文名稱標目選取方面的共性與差異性,以期促進兩岸中文名稱規(guī)范數據的共享。 第五,機讀規(guī)范格式的比較。本部分主要對大陸《中國機讀規(guī)范格式》與臺灣《中國機讀權威記錄格式》進行比較,介紹兩者的編制歷史,對兩者的字段、子字段、數據元素、指示符等逐個進行比較,并列出詳細的字段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