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盡管這樣一個特色的制度和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在中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至今沒有一個部門直接領導和研究這支隊伍的建設和發(fā)展。在眾多教育史、教育志等書籍中,關于教研制度(包括教研機構、文件、人員等)的記錄甚少,零星的記錄也只是泛泛而談,缺少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從教育史角度全面進行研究的還很鮮見。基于對教研制度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所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性和對現有相關研究仍較薄弱的分析,北京師范大學梁威研究員——曾是北京市中小學教研部門負責人,領銜開展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7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國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制度變革及教研員專業(yè)發(fā)展研究”,這一研究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同時,課題研究在占有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尤其是在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收集齊了全國32個省級教研機構(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研室),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些資料不僅反映各地教研制度及教研員的情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教研制度在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經過四年的艱苦研究,課題研究成果——《撬動中國基礎教育的支點——中國特色教研制度發(fā)展研究》和《觸摸中國基礎教育的脈動——中國特色教研制度區(qū)域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兩書將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教育史上值得慶賀的大事。這兩本書首次全面收集了我國所有?。ㄗ灾螀^(qū)、直轄市)教研室發(fā)展的歷史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闡釋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生成、發(fā)展的歷史,特別是結合中國國情分析了教研制度在保障我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維護中小學校正常教學程序,有序推動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在書中,作者嘗試把歷史研究與政策研究結合起來,把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不僅對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教育教學管理體制的特點和推動新一輪課程與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而且有利于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研究和改進中小學專業(yè)教研員隊伍建設問題,有利于促進這支專業(yè)研究隊伍在提升我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工作中更科學更有效地發(fā)揮重要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填補了我國教研制度研究領域的空白。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研部門和教研員作為課程改革的支撐力量的作用日益凸顯。然而,21世紀新課程改革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也對教研體系的職能和教研員的工作方式及專業(yè)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制度目前面臨著機構改革、人員編制限制、職能定位調整等問題和困難,但由于其在基礎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教研制度不會弱化,反而更需要加強,因為在當前重視內涵發(fā)展、提高質量的今天,它的作用將更加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