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生恪守了中國傳統(tǒng)儒家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可謂做人做官的典范,被世人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他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并積極實踐的第一人;他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他講仁守義,自籌湘軍,另立綱紀;他學習西方文化,整肅政風,“匡救時弊”,心存高遠,使晚清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曾國藩一生仕途平坦,十年之內,連跳七級,37歲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榮者,清代僅此曾國藩;他官做得最穩(wěn),侍奉了道光、咸豐、同治三代君王,歷時34年,恩寵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美譽;他君子為學,明道經世,寧靜致遠,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書》,堪稱中國古代家教范本。傳世最早的《曾文正公全集》為傳忠書局的刻本,全書五百八十萬言,是在曾國藩去世三年之后由光緒皇帝親自下旨編修,由李鴻章與其時任湖廣總督的胞弟李瀚章掛名編撰。編者與曾國藩淵源頗深,知之甚篤,編輯此書,不可不謂用心良苦,因此,即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該刻本仍被公認為是曾國藩文集中編輯質量最高的版本。本版《曾文正公全集》采用傳忠書局刻本,并參考大量目前已經出版的其他曾國藩文集版本,對古本進行了勘誤,以簡體版的形式編輯而成,包含:首卷、年譜、求闕齋日記類鈔、家書、文集、鳴原堂論文、求闕齋讀書錄、書札、經史百家雜鈔、經史百家簡編、十八家詩抄、詩集、雜著、奏稿、批牘等,涵蓋了曾國藩一生所學、所思及所為,今日盛傳的各種曾國藩相關書籍,莫不出于此集。通過此套經典,讀者終于可以見證“千古第一完人”是如何煉就的,同時也可以領略曾國藩“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