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直解
02七塔寺史話(修訂版)
03慧琳《一切經音義》文字整…
04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
05老子學集刊 第九輯
06春秋戰(zhàn)國思想史話 晚明思…
07帛書道德經甄辨(下)
08近思錄備考 近近思錄訓蒙…
09老子學集刊 第十輯
10宋明理學中的荀學文獻集成…
姚本先
戴震(1723-1777),字東原,休寧隆阜(今安徽黃山屯溪)人,清代著名思想家…
可購
蔣麗梅 著,吳向東 編
《王弼玄學中的莊學精神》基于正始時期的歷史研究和思想研究成果,把思想史、…
魏彥紅 編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十輯)》為《董仲舒與儒學研究》輯刊第十輯,內容包括…
唐明貴,孟偉 編
《哲學與現實:中國傳統(tǒng)經典解讀(2019)》以論文集形式聚焦哲學與現實社會主…
黃敏
本書以熊十力的《新唯識論》為基本視角,探討熊十力的儒佛會通思想,其突出特…
涂可國 著
本書稿為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連續(xù)性集刊,于2016年創(chuàng)辦,每年兩期,已經連續(xù)…
楊軍
本叢書既不是注釋本,也不是白話本,而是對經典原文含義及啟示的深入解讀。叢…
汪榮有 著
叢書簡介: 《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大學生價值觀論叢》立足《論語》《孟子》《大學》…
謝清果 等 著,鐘海連 編
不讀《論語》,就沒有中國情感;不研《論語》,就無以建構本土傳播學?!墩撜Z…
張山梁 著
本書按編年順序,記載了作者多年來探索追尋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心跡與腳跡、學思…
方志遠,李伏明 著
本書從王陽明的學習、婚姻、成長、功業(yè)、傳道、隕落、思想遺存等方面詳細地道…
向丹 著
暫缺簡介...
陳鼓應 著
本書由《莊子淺說》、《莊子思想散步》和附錄《老莊思想要旨》三部分構成?!丁?/p>
唐元 著
在關學、洛學、晉學、齊魯之學等重要的北方學術流派中,以大略相當于今天的京…
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 著
《管子》是我國先秦時代的一部重要典籍,相傳為春秋時管仲所撰,其實是管仲學…
傅佩榮 著
本書凝聚了傅佩榮教授對《論語》三十年研究的心血。作者圍繞《論語》中精要命…
北京大學《儒藏》 編
本輯收集論文21篇,依本書體例分為七個方面:儒藏講壇、專人專書、校勘辨正、…
湯用彤 著
《魏晉玄學論稿》是湯用彤有關魏晉玄學的主要著述。除去《魏晉玄學論稿》,還…
張珂 著
哲學和方法論是互不可分的,哲學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離不開方法論,方法論往往是哲學…
廖平 著,王夏剛 校注
《四益館雜著》是廖平經學四變前后的一部重要學術論文集?!独m(xù)修四庫全書提要…
張君勱 著
張君勱是一名學貫中西、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哲人,也是“新儒家”八大家之一?!?/p>
釋 著,葛洪 撰,胡守為 校
《神仙傳》是一部著名的道教經典,記載了古代傳說中的神仙故事,體現了早期道…
張新宇 著
《中華哲學史先秦編》以精煉通俗的文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先秦時期中華先哲思想…
趙汀陽 著
當代生活是急迫的,許多緊要問題仍無可靠的答案,它首先急迫于思,思的急迫還…
張定浩 著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王安…
熊逸 著
這是一套有關中國思想解讀的作品。 在這里帶領你讀52本思想經典。目錄如下:…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 著
自“哲學”這一概念引入漢語、引入中國,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一直引起爭議。這…
王博 著
本書作者是國內研究先秦諸子,尤其是老子和莊子哲學的著名學者。本書聚焦于公…
劉彬 著
馬王堆漢墓簡帛自20世紀70年代出土以來,一直是學界的研究熱點,其中包含非常…
李祥俊 著
《王安石學術思想研究》以王安石的學術思想為研究對象,研究角度著眼于學術傳…
沙灘孤雁 著
本書是作者在研讀陽明心學時做的筆記,整理后發(fā)于天涯論壇,獲贊無數。與其他…
賈新奇 著
秩序取向的社會哲學在中國存續(xù)了兩千年,對古代中國的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而…
舒大剛 編
《儒藏論壇》是由四川大學《儒藏》編纂委員會主辦的學術集刊,由四川大學《儒…
田海平 著,吳向東 編
哲學是什么?哲學應該是個什么樣子?未來的哲學會是什么樣子?這是從事哲學工…
[美] 森舸瀾,[Edward,Slingerland] 著
本書就主題來說,旨在系統(tǒng)地描述作為個人的精神理想的“無為”或“輕松自如”…
謝無量,顧實,蔣百里,郎擎霄,李源澄 等…
走進古典哲學時代,發(fā)現時代的真正哲學,民國學者對先秦諸子百家的詮釋和響應…
王邦雄 著
莊子承老子之學,而開創(chuàng)出一片新理境,對后世影響深遠。王邦雄教授以自身五十…
[清] 張潮 著
本書精選《幽夢影》部分原文,文白對照,并且還附有精心繪制的插圖,與文字相…
(明)王守仁撰,楊國榮導讀
明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他發(fā)展了陸九淵的學說,形成“陸王學派”,主張用反…
李海超
陽明心學敞開了儒家現代性觀念建構的可能性。但由于時代和理論范式的局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