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無為:道家與漢代士人的政治思想
第一節(jié) 儒、道、法三家的“無為”政治思想
一、儒家:正身與任賢
二、道家:清靜自然及其他
三、法家:法、術、勢相統(tǒng)一下的秩序
第二節(jié) 漢代士人“無為”政治思想的演變及其內涵
一、道家著作在西漢前期的流行
二、西漢前期士人的“無為”政治思想及其反思
三、西漢中后期士人“無為”政治思想的轉型
四、東漢前期:回響與延續(xù)
五、美政的典型用語與援道入儒的德政精神
第二章 自然:道家與漢代士人的生命觀
第一節(jié) 漢代士人的自然生死觀
一、厚葬風氣中的薄葬事件
二、生也天行,死也物化
三、對生命與精、氣、形關系的?性思考
第二節(jié) 漢代士人的自然養(yǎng)生觀
一、節(jié)制情欲
二、養(yǎng)氣、蓄精、守神
第三章 自由:莊子與漢代士人的思想及心態(tài)
第一節(jié) 莊子的活躍與士人的自由之思
一、兩種影響莊子在西漢前期流傳的因素
二、賈誼:困境中的安慰與解脫
三、《淮南子》:自由的理想與壓力的緩解
四、其他
第二節(jié) 莊子的隱退與潛行
一、司馬遷:在社會轉型期中與莊子的呼應
二、《鹽鐵論》:士人對《莊子》的知識性接受
三、劉向:作為史料的《莊子》
四、嚴君平:莊子自由思想的傳播者與踐行者
第三節(jié) 莊子的再度興起
一、揚雄:避害全生與恬淡少欲
二、班嗣:蕩然肆志的心態(tài)與理趣
三、馮衍:由?志走向自守與超脫
四、其他
第四節(jié) 莊子與士人個體自由意識的張揚
一、東漢后期與莊子相關的部分言行
二、張衡與馬融:從容淡靜與達生任性
三、狂生:個體自由意識的張揚
第四章 隱處:漢代士人的一種自我安頓
第一節(jié) 淵源:漢代之前的隱處思想
一、《周易》的隱處思想
二、儒家的隱處思想
三、道家的隱處思想
第二節(jié) 漢代士人的隱處思想與心態(tài)
一、時勢與隱處
二、避患全身
三、怡情養(yǎng)性
四、追求個體生命自由與持守道德人格
第五章 戒慎:漢代士人的一種處世態(tài)度
第一節(jié) 戒慎思想的興起及道家對它的彰顯
第二節(jié) 道家與漢代士人的戒慎心態(tài)
一、對吉兇倚伏的洞察?敏感的憂懼心理
二、戒慎之思:忌盈守謙與知足知止
三、戒慎之行:憂畏斂抑與明哲保身
第六章 道家與漢代士人文學的“游”之精神
第一節(jié) 漢代之前“游”的精神狀況
一、儒家之“游”
二、道家之“游”
三、其他
第二節(jié) 漢代士人文學的“游”之精神
一、游行
?、游仙
三、游心
第七章 道家與漢代士人文學的奇譎宏肆之風
第一節(jié) 虛擬與夸張:假設問對及其人物形象
一、虛擬的對話及人物
二、夸張的神情與動作
第二節(jié) 奇譎與宏肆的風格及其創(chuàng)作思維、觀念
一、《老子》、《莊子》的文風與思致
二、漢代士人文學的奇譎與宏肆之風
結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