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確沒有傳播學,近代、現(xiàn)代也都沒有。直到當代,具體說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從國外引進來,至今仍處于引進階段。特別是近幾年,以何道寬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翻譯家,正在不停翻譯出版越來越多的國外傳播學經典著作,為中國傳播學建設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基礎性工作。但是,國情不同,體制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價值取向不同,術語名詞不同,表述習慣不同,讀者要求及社會需求更有不同,中國一定要盡快建設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傳播學學科。惟其如此,才能?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學學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并最終在世界傳播學界獲取發(fā)言權利和對話資格。沒有傳播學不等于沒有傳播思想。傳播是人類的基本行為,有人在,就有傳播活動發(fā)生;有傳播活動,就有對傳播現(xiàn)象的關注與研究,就有傳播思想。中國古代傳播思想只是處于散落狀態(tài),沒有構成學科知識體系。而中國文明史泱泱五千年,必有大量的傳播思想,急需我們爬疏整理?!”緯⒆阄鞣絺鞑W的研究視角,就老、莊二人的傳播思想與主張,搶先做一番整理的嘗試,力求細致、具體、深入、清晰。之所以選擇老莊,除?個人愛好外,還因其思想深刻,文本簡潔,其中很多俗語、成語、典故、警句,精彩紛呈,國人耳熟能詳,且多與西方當代傳播思想暗合,令人驚喜迭起。在研究方法上,本書以述為主,重在解說。多引入當前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是為了實現(xiàn)“淺出”,因為老莊思想原本就以深入淺出為特征。間有議論辯駁,不過是為了增加可讀性,因為老莊原本就不主張爭辯,只主張議論。此外,本書還致力于老莊傳播思想與西方學術思想的對接與碰撞,因為物理學家海森堡說過:“科學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