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研究的依據與動因
1.1.1 檔案學術評價從根本上講是對檔案學人研究行為的評價
1.1.2 對檔案學人行為的研究是保證檔案學學科良性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1.1.3 檔案學術研究主體責任感與道德感迷失的深刻反思
1.1.4 對學人研究行為的反思是突破檔案學理論研究瓶頸期的重要途徑
1.2 文獻綜述
1.2.1 文獻綜述思路
1.2.2 文獻研究綜述
1.3 研究意義和研究假設
1.3.1 研究意義
1.3.2 研究假設
1.4 研究的難點、創(chuàng)新與不足
1.4.1 本文研究的難點
1.4.2 本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
1.4.3 本文研究的不足
2 理論基點——主體認識視角下的檔案學術研究
2.1 學術研究的本質——從主體認識的階段性談起
2.1.1 哲學視野下的主體認識的階段性
2.1.2 主體認識的對象及其本質
2.2 認識主體與認識的主體性
2.2.1 哲學視角下的主體內涵的闡釋
2.2.2 主體認識與認識的主體性
2.3 檔案學術研?的主體及其主體性評價
2.3.1 中國檔案學術研究主體構成及其來源
2.3.2 檔案學術研究主體的價值取向
2.3.3 評價檔案學術研究主體的途徑與方式
2.4 本章小結
3 中國檔案學術研究活動的歷史溯源與現(xiàn)實架構
3.1 中國檔案學術研究的傳統(tǒng)學術觀念探尋
3.1.1 觀察與積累
3.1.2 借鑒與移植
3.1.3 反思與批判
3.1.4 繼承與創(chuàng)新
3.2 檔案學術研究主體的素質與能力
3.2.1 檔案學術研究主體的思想品質
3.2.2 檔?學術研究主體的主體意識
3.2.3 檔案學術研究主體的能力
3.3 本章小結
4 中國檔案學術研究的主體性反思與批判
4.1 學術觀與中國檔案學術研究
4.1.1 實證主義觀
4.1.2 功利主義觀
4.1.3 理想主義觀
4.2 對當代中國檔案學術研究主體學術行為的反思
4.2.1 檔案學術研究個體學術行為的分析
4.2.2 檔案學術研究群體學術行為的分析
4.3 中國檔案學術研究相關問題的反思
4.3.1 學術逆差行為剖析
4.3.2 學術規(guī)?問題的剖析
4.3.3 學術研究的主體認同問題
4.4 本章小結
5 中國檔案學的進化與發(fā)展——基于學術研究主體的思考
5.1 中國檔案學的進化與發(fā)展的總述
5.1.1 中國檔案學術研究的整體進化與發(fā)展
5.1.2 中國檔案學術研究主體的進化與發(fā)展
5.2 “道”與“技”的博弈——中國檔案學術研究主體責任的回歸
5.2.1 “道”與“技”的理解
5.2.2 “悟道”與“求技”之間博弈——科技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沖突與矛盾
5.2.3 由“求技”向“悟道”的回歸—?中國檔案學術研究的價值理性回歸
5.3 “德”與“情”的結合——中國檔案學術研究主體的學術倫理與情感教育
5.3.1 “德”的建構與實施
5.3.2 “情”的教育與實施
5.4 本章小結
6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