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一 孫中山的文化思想需要加強研究
序二 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從孔夫子到孫中山
序三 復興夢、強國路與群體智慧的開啟
傳統資源的發(fā)掘與詮釋
從兼三教到和五教:縱觀中國兩千年的政治與宗教
論儒學核心價值觀念的當代價值
追求富而好禮的和諧(公民)社會
孔子的倫理觀與當前生態(tài)倫理的對話
21世紀:儒學的定位及儒學研究的思考
“誠信”觀念的歷史生成及時代意義
試探“天下為公”的境界——以《禮記》禮運篇中“大同”與“小康”兩章為探討基礎
孔孟的性別意識在當代的意義
“傳承與轉化”:儒家德行觀當代價值之研究
荀子的天人關系論
梁啟超的《德育鑒》與儒學價值的現代審視
孫中山思想的傳統淵源與當代價值
孫中山:推動中華文化近代化的第一人
論孫學與儒學之關聯
科學地評價孫中山與革命民主派
從孔子與孫中山看兩岸關系
孫中山思想的哲學基礎與哲學體系
孫中山民德觀芻議
孫中山與西藏問題
略論孫中山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孫中山與太平天國運動的宣傳
論孫中山的“社會革命”與“社會建設”說的對象錯位
孫中山和平思想與兩岸關系的發(fā)展
孫中山民本思想對傳統重民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孫中山對“主權在民”理論的中國化改造
孫中山復興中華文化思想對兩岸和平發(fā)展的啟示
孫中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承傳與超越——“孫中山儒學情結”課題組的思考主線
民族文化重塑的現實路徑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中國近代制度文化的演進及其歷史啟示
略論中華文化的發(fā)展趨向
中國目前流行的“文化遺產”一詞的名實評議
社會變遷與中華文化在臺灣的發(fā)展:以宗教信仰為例
中華經典文化教育的傳承——從香港的教育中探索
儒學經典價值的再認識與大學傳承——以廣州大學《中國文化名著導讀》課程發(fā)展為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