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緒說 重建關于“中國”的歷史論述——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還是在歷史中理解民族國家?
引言“中國”作為問題與作為問題的“中國”
一 從施堅雅到郝若,貝:“區(qū)域研究”引出中國同一性質疑
二 從亞洲出發(fā)思考:在亞洲中消融的“中國”
三 某些臺灣學者的立場:同心圓理論
四 大汗之國:蒙元與大清帝國對“中國”歷史的挑戰(zhàn)
五 后現(xiàn)代歷史學:從民族國家拯救什么歷史?
六 如何在中國歷史中理解歷史中國?
結語 歷史、文化與政治:中國研究的三個向度
【附記一】
【附記二】
第一編 在歷史中理解中國
第一章 “中國”意識在宋代的凸顯——關于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
一 “中國論”與“正統(tǒng)論”:中國意識的真正凸顯
二 實際政治與觀念想象的差異:天下、四夷、朝貢、敵國
三 中國:“邊界”的浮現(xiàn)
四 民族、國家與文化的觀念:反夷教的意識以及確立道統(tǒng)
五 漢族的和中國的,什么是漢族的和中國的?
第二章 山海經、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利瑪竇來華前后中國人關于異域的知識資源及其變化
一 想象和知識的差距:異域的想象
二 建構異域想象的三類資源:旅行記、職貢圖和神話傳說寓言
三 想象加上想象,故事加上故事:女國、狗國與尸頭蠻
四 利瑪竇之前的異域想象:來自古典知識和歷史記憶
五 利瑪竇來華之后:從“天下”到“萬國”
……
第二編 交錯的亞洲、東亞與中國
第三編 理解亞洲與中國歷史的方法
緒論 預流,立場與方法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