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來問題”:一種社會一歷史維度的考察與推進
——《檢視“鄧正來問題”:(中國法學向何處去)評論文集》代序
一、中外思想論爭中的鄧正來
中國現(xiàn)代法學之道:價值、對象與方法
——關于鄧正來《中國法學向何處去》的一種本質主義批判
為法理大辯論提供兩個分析框架
當代中國思想界對主體性的兩種討論
——以李澤厚“主體性的人”與鄧正來“主體性的中國”為例
歷史哲學和類型學范式在中國法學批判中的運用
——方法論視?下的《中國法學向何處去》
從政治的“自然法主義”和“同意主義”到“政治理欲主義”
——兼評鄧正來“中國法律理想圖景”中的“可欲性”判準
方法論個人主義與“中國法律理想圖景”的建構
“中國法律理想圖景”何處尋?
——評《中國法學向何處去》
走出中國法學學派發(fā)展的三個誤區(qū)
——關于反對“本質主義”與鄧正來先生商榷
二、“文化自覺”、“知識引進終結論”與主體性中國
三、知識宣言、意識形態(tài)批判與“歷史社會學”
四、法學成熟與法律自主
五、規(guī)范法學、法條主義與法律職業(yè)化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