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名為《地圖上的中國歷史》,包括《疆域與政區(qū)》、《古都與城市》、《交流與交通》、《民族大遷徙》四種,顧名思義,是以地圖為綱,講述中國歷史的某一方面。前賢總結的學習歷史的方法,強調要抓住幾個w,其中一個就是Where(哪里)。因為任何歷史事實,無論是人物、制度還是事件,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與一定的空間范圍聯(lián)系起來的,都發(fā)生或影響于地球表層的某一個點、線、面。正如先師季龍(譚其驤)先生所言?“歷史好比演劇,地理就是舞臺;如果找不到舞臺,哪里看得到戲?。?rdquo;《民族大遷徙》作者通過選取與地圖關系密切的專題:民族遷徒來講述歷史。《民族大遷徙》共十三章,內容包括:行走天下的“三皇五帝”、構筑“中國”、以“大一統(tǒng)”的名義、從塞外“胡虜”到中原霸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