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訣歷史悠久,系民問流傳。最早文獻記載見于南北朝梁代著名中醫(yī)學家陶弘景所著《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距今已有1500多年。書中記載“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咽,皆出氣也?!尾 4狄匀?,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寒,咽以解極。”在其后歷代名僧、醫(yī)家以及五林高人研習和臨床實踐中,對六字訣不斷進行科學總結、發(fā)揚和光大。明朝以后,從單一的字訣,增加了輔以肢體的導引動作。在胡文煥的《類修要訣》和高濂的《遵生八箋》等論述中,均有《祛病延年六字訣》總訣的記載:“肝若噓時目睜精,肺知咽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當代故人馬禮堂在研習養(yǎng)生氣功時,依據歷史文獻,編創(chuàng)了養(yǎng)生氣功六字訣,用于臨床治病,在社會上也有廣泛影響。國家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集體編創(chuàng)中,科學規(guī)范了六字“噓、呵、呼、咽、吹、嘻”為相生養(yǎng)生順序,若六字以“呵、咽、噓、呼、吹、嘻”順序,則為相克治病為目的。六字訣屬于有氧運動,簡單易學,老少皆宜,不受場地限制,1平方米足矣。習練前需進行簡單熱身活動,習練時動作幅度因人而異。做到體松心靜,身體中正,鼻吸口呼,正確把握六字所運用的牙、舌、喉、齒、唇吐音方法和口形,讀平聲輕音。原則上吐字前吸氣,以備發(fā)字音時緩緩吐氣。初學者不要刻意追求呼吸吐納,保持良好心態(tài),自然呼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