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建筑’O7’06’05》《建筑’09’08》之后,編輯部今年向社會隆重推出《建筑2010》.《建筑2010當代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論壇作品集(全2冊)》的建筑作品大部分來自于前兩《建筑2010當代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論壇作品集(全2冊)》的供稿者,今年又邀請了一批“實驗派”建筑師加盟.除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外.更使得《建筑2010當代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論壇作品集(全2冊)》呈多元化趨向,并從各個方向去把脈我們時代的建筑特征,記錄當代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的軌跡。從世紀之交到當下.整整十年,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在漸變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建筑形態(tài)的演變是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內涵。建筑師對地域性、場所精神的領悟,對建筑現(xiàn)象學的關注,對材料、建造藝術的探索.對數字技術、數字建造的興趣,使《建筑2010當代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論壇作品集(全2冊)》真實地呈現(xiàn)了當代中國建筑師的思維方式與設計路徑。媒體的功能在于推動建筑的進化。在審稿編排的過程中、在作品的瀏覽與閱讀中.能從中領悟到建筑師創(chuàng)作的激情,對場所、空間、形態(tài)、細部與材料執(zhí)著的追求與研究,以及創(chuàng)作的智慧。一年來參加了不少學術論壇,并接觸了很多當代優(yōu)秀的建筑師,感觸很深。不久前在北京參加了“建筑設計的材料語言“高峰論壇,崔愷總建筑師在演講中談到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材料精心的選擇與應用,引起共鳴.他代表了當代建筑師對本真性的追求;在湖南大學兩次學術論壇上見到了齊欣、王昀、梁井宇、張雷等幾位建筑師的作品.從中體會到中國建筑理論思考的深度,某個深夜在天津拜訪周愷總建筑師工作室.看他講解其作品的神情與激情,以及對作品細部的刻畫.非常欣慰中國建筑正在向更高層次遞進:在鄂爾多斯看到了來自中國20位建筑師、國外10位建筑師的方案,感到中國與世界建筑的距離正在拉近。100年前,在全球范圍內建筑思潮風起云涌。此時新藝術運動達到頂峰.意大利出現(xiàn)未來主義與理性主義建筑,俄國構成主義正處于雛形,柯布正在醞釀《走向新建筑》手稿,賴特的草原式建筑已趨完善。今天的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高峰期建設,建筑界正在走向成熟,一批建筑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反思實踐.。學術界對各種思潮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討.教育界正在進行廣泛的跨學科研究。跡象表明,我們處于一個交匯的時代:國際化與本土化的交匯,機械時代與生命、信息時代的交匯,建筑與人、建筑與環(huán)境的交匯.歷史與當下的交匯,科學與人文的交匯。各種思潮在劇烈地碰撞著.我們正處于一個復雜與劇變的時空。建筑是時代的剪影?!督ㄖ?010》匯聚了眾多優(yōu)秀建筑師的心血,盡管作品類型各不相同.但每個作品均體現(xiàn)了建筑師各自對建筑的精辟見解以及對時代的詮釋。2010是時間流逝的特殊節(jié)點,在此我們向廣大建筑愛好者呈現(xiàn)125個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品,真誠地希望讀者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深度的凝思.并升華對建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