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通俗講史的書正多,其中關于春秋的,也已經有了不少。既然又添了一本,就有責任說明一下,這本的不同之處在哪里。想了想,似乎可以說這么幾條。第一,《讀罷春秋不成歌》沒有翻譯《東周列國志》。這條拿出來,實在有點荒誕。《東周列國志》是小說,和《三國演義》一類,談歷史不能從小說中找材料,這還值得一說么?但在這年頭,或許還真有必要說一下。雖然,《讀罷春秋不成歌》也絕非什么正經著作。第二,《讀罷春秋不成歌》比較短。春秋時期,差不多三百年歷史,《左傳》里提到的人物,就有2000多個。展開來寫,很自然就會寫好幾本書。我比較懶,只勾勒了一下主線,所以一本書就寫完了。所以,這書也許適合同樣比較懶,不想看好多《讀罷春秋不成歌》的讀者。第三,《讀罷春秋不成歌》沒什么新意。現(xiàn)在流行的,是《原來,這才是×××》、《×××應該這樣讀》之類的書名。這樣一張嘴就發(fā)千載未發(fā)之覆的派頭,或者有益于銷量罷。我雖然想跟風,卻實在鼓不起勇氣。何況,《讀罷春秋不成歌》也確實沒什么新意。這書是講稿的底子,給本科生、大專生上課,首先的責任是把一些常識講清楚,是把前輩學者的見解,用通俗的語言介紹出來。而且據我的經驗,對只在中學教育和電視劇里接觸過歷史的人來說,讓他們面對許多并無新意的東西,就已經夠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了。第四,《讀罷春秋不成歌》不指導人怎么取得成功。孔子的學生子貢,有句話我很喜歡:“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有些問題,誰也別指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