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論叢(2010年第3卷·總第23卷)》共載文18篇,秉承本論叢業(yè)已形成的固定風格,所收錄的論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國刑法學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涵括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國際刑法學、區(qū)際刑法學、犯罪學與刑事政策等刑法學科諸多領域。本卷特設了“靠過專欄”,收錄了3篇相關文章,其中李永升的“間接故意犯罪的主客觀機制研究”對間接故意犯罪的主觀心理機制和客觀行為機制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探討。溫建輝的“事故型犯罪的罪過形式”提出事故型犯罪實質是一種率性犯罪,其罪過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過失。李懷勝的“技術過失行為的法理省思——基于啊絡背景的刑事法考察”對技術過失行為的刑法定位和刑法評價切入點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注意義務的法定化和擴大化應當是今后網絡過失犯罪責任設定的重點和起點。本卷其他欄目則收錄了下面一些優(yōu)秀成果:趙秉志的“當代中國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評析”一文對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重大刑事法治事件及其法理與社會問題進行了回顧與評析。許發(fā)民的“論刑法客觀解釋論應當緩行”一文提出由中國文化傳統(tǒng)、社會法治現(xiàn)狀、法官素能和刑法的價值立場所決定,單純的刑法客觀解釋論應當緩行。儲槐植、李莎莎的。中奠刑法憲法化比較研究”一文通過分析中美兩國刑法憲法化的現(xiàn)狀,找出兩國刑法憲法化的差異及其差異產生的原因,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得出我國刑法憲法化的啟示。麥克·韋泰洛的“性犯罪者的刑事懲罰:初衷與實效的背景”一文提出目前美國圍繞性犯罪的司法與立法建構不具有法理正當性,解決這種初衷與實效背離的可行辦法是設立量刑委員會來考察具體案件與當事人的特質,避免不加區(qū)別地籠統(tǒng)刑罰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