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結構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

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

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

定 價:¥49.00

作 者: 朱炳寅 編著
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建筑結構

ISBN: 9787112113811 出版時間: 2009-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隨著《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作者執(zhí)筆的三《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相繼出版發(fā)行,即《建筑結構設汁新規(guī)范綜合應用手冊》(第二版)、《建筑結構設計規(guī)范應用圖解手冊》和《建筑地基基礎設汁方法及實例分析》;作者博客的開通;及作者在國內(nèi)主要城市的巡回宣講.作者有機會通過博客、郵件、電話與網(wǎng)友和讀行交流,就大家感興趣的工程問題進行計論,現(xiàn)將作者對這類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建議歸類成冊,以回報廣人網(wǎng)友和讀者的信息與厚愛。其目的是對建筑結構設計人員遵從規(guī)范解決問題時有所幫助;也希望對備考注冊結構工程師的考生有所啟發(fā)?!督ㄖY構設計問答及分析》所根據(jù)的主要結構設計規(guī)范是:《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C;B 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 2002)、《混凝土結構設汁規(guī)范》(GB 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07 2002)和《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3 2001)?!督ㄖY構設計問答及分析》可供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尤其是備考注冊結構工程師的考生)和大專院校土建專業(yè)師生應用。

作者簡介

  朱炳寅,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結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第四結構設計研究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從事結構設計二十余年,作為結構設計負責人完成的主要工程有:北京名人廣場寫字樓、北京建宏大廈和福建廣播電視中心、青藏鐵路拉薩站站房、莫斯科中國貿(mào)易中心等。發(fā)表的主要技術專著有:《建筑結構設計新規(guī)范綜合應用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出版?!督ㄖY構設計規(guī)范應用圖解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出版?!督ㄖ鼗A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出版?!督ㄖY構設計問答及分析》,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年出版。

圖書目錄

1 荷載
1.1 等效均布荷載
1.1.1 等效均布荷載的概念
1.1.2 等效均布荷載的取值原則,實際工程中等效均布荷載的計算
1.2 汽車荷載
1.2.1 汽車等效均布荷載與板跨度的關系
1.2.2 汽車荷載的動力系數(shù)
1.2.3 足夠的覆土層厚度
1.2.4 消防車等效均布荷載的簡化計算
1.2.5 為什么《荷載規(guī)范》表4.1.1 中對汽車荷載要限定板跨
1.2.6 復雜形狀的樓板是否可以直接按《荷載規(guī)范》確定消防車的等效均布荷載
1.2.7 消防車荷載取值的合理性問題
1.2.8 汽車輪壓對地下室外墻的側壓力計算
1.3 樓面活荷載的折減
1.3.1 關于主、次梁的活荷載折減系數(shù)
1.3.2 活荷載折減系數(shù)與樓層數(shù)的關系
1.3.3 計算程序對活荷載的折減
1.3.4 梁的從屬面積與豎向導荷
1.3.5 對荷載效應的等效與對活荷載的折減
1.4 其他
1.4.1 關于懸掛荷載
1.4.2 地下室頂面覆土屬于恒荷載還是活荷載?
1.4.3 關于吊車荷載
1.4.4 關于風、雪荷載
1.4.5 關于荷載組合
參考文獻
2 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
2.1 結構抗震設防要求
2.1.1 關于抗震設防目標
2.1.2 關于性能設計問題
2.1.3 關于抗震設防分類
2.1.4 關于地震動參數(shù)的確定
2.1.5 關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和抗震設防標準
2.1.6 關于Ⅲ、Ⅳ類場地0.1 59和0.3 09地區(qū)建筑的抗震構造措施
2.1.7 關于抗震建筑的地基和基礎設計
2.1.8 關于有效樓板寬度和典型樓板寬度
2.1.9 關于樓層位移比和扭(轉)平(動)周期比
2.1.10 關于結構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
2.1.11 關于樓梯對結構設計計算的影響問題
2.1.12 關于在復雜結構中采用不同力學模型程序的分析比較問題
2.1.13 關于框架結構中鋼筋的性能要求
2.1.14 關于鋼板的Z向性能問題
2.2 結構分析
2.2.1 關于剛性樓板假定
2.2.2 關于空間分析模型
2.2.3 關于計算程序的合理選用
2.2.4 關于填充墻剛度對結構計算周期的影響
2.2.5 關于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框架部分地震力調(diào)整系數(shù)
2.2.6 關于地震作用調(diào)整系數(shù)
2.2.7 關于計算振型數(shù)
2.2.8 關于梁端彎矩調(diào)幅系數(shù)
2.2.9 關于梁跨中彎矩放大系數(shù)
2.2.10 關于梁剛度增大系數(shù)
2.2.11 關于梁扭矩折減系數(shù)
2.2.12 關于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
2.2.13 結構的包絡設計方法
2.3 場地、地基基礎
2.3.1 地震的傳播與地震作用的特點
2.3.2 關于場地和場地土
2.3.3 關于建筑場地的有利、不利和危險地段劃分
2.3.4 關于地震區(qū)的坡地建筑問題
2.3.5 關于場地類別的確定
2.3.6 關于樁基礎(或地基處理)對建筑場地類別的影響
2.3.7 高層建筑深基坑對場地地震加速度的影響問題
2.3.8 關于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
2.3.9 關于基礎底面零應力區(qū)的問題
2.3.10 關于地基液化的處理問題
2.4 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2.4.1 關于偶然偏心
2.4.2 什么情況下需要考慮雙向地震?
2.4.3 關于三向地震作用
2.4.4 關于超長結構的多點激勵問題
2.4.5 關于彈性時程分析
2.4.6 關于結構共振問題
2.4.7 關于結構剪重比問題
2.4.8 關于“中震”、“大震”設計問題
2.4.9 關于地震作用方向問題
2.4.10 關于地震傾覆力矩比的取值問題
2.4.11 關于薄弱層的效應增大問題
2.4.12 關于大跨度長懸臂問題
2.5 防止結構連續(xù)倒塌設計
2.5.1 什么是結構的防連續(xù)倒塌設計
2.5.2 關于結構的整體牢固性
2.5.3 國外防止結構連續(xù)倒塌設計的要求
2.5.4 防止結構連續(xù)倒塌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3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
3.1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
3.1.1 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及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
3.1.2 房屋抗震等級的確定
3.1.3 防震縫寬度的確定原則
3.1.4 剪力墻的底部加強部位高度的確定
3.1.5 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的確定
3.1.6 抗側力結構布置的基本要求
3.1.7 后澆帶的設置
3.1.8 關于混凝土結構設計的經(jīng)濟指標問題
3.2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
3.2.1 關于單跨框架問題
3.2.2 框架結構房屋的最大適宜高度
3.2.3 關于少量剪力墻的框架結構
3.2.4 影響強柱弱梁的主要因素
3.2.5 框架柱縱向鋼筋的計算與配置
3.2.6 框架柱的體積配箍率計算
3.2.7 框架柱的軸壓比
3.2.8 框架梁懸挑端的抗震構造要求
3.2.9 在抗震房屋中的次梁設計
3.2.10 提高梁柱節(jié)點區(qū)抗剪承載力的有效途徑
3.2.11 基礎埋深較大時的地下柱處理
3.2.12 框架結構的填充墻
3.3 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設計
3.3.1 對剪力墻的認識
3.3.2 剪力墻邊緣構件的設置
3.3.3 對剪力墻的開洞處理
3.3.4 樓面梁與墻平面外的連接處理
3.3.5 對剪力墻連梁的處理
3.3.6 對雙連梁的認識
3.3.7 剪力墻結構中設置轉角窗的處理
3.3.8 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墻結構
3.4 鋼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墻結構設計
3.4.1 剪力墻周邊的邊框設置
3.4.2 端柱的設計計算
3.4.3 框架與剪力墻的基礎設計
3.5 框架一核心筒結構、板柱一剪力墻結構
3.5.1 框架一核心筒結構與板柱一剪力墻結構的異同
3.5.2 框架一核心筒結構與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區(qū)別
3.5.3 核心筒連梁的暗撐設置
3.6 復雜高層建筑結構
3.6.1 對轉換層結構的認識與把握
3.6.2 加強層的設置
3.6.3 對錯層的處理
3.6.4 對大底盤多塔樓結構的判別
3.7 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
3.7.1 樓屋、蓋結構的整體牢固性要求
3.7.2 樓板的配筋
3.7.3 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7.4 結構構件裂縫寬度的計算與控制
3.7.5 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3.7.6 }昆凝土保護層
3.7.7 懸臂梁的縱向鋼筋設置
3.7.8 簡支梁端的負鋼筋設置
3.7.9 梁集中荷載處附加鋼筋的設置
3.7.10 寬大于柱寬的寬扁梁鋼筋在邊柱的錨固
參考文獻
4 體結構設計
4.1 砌體結構的非抗震設計
4.1.1 關于砌體強度設計值的調(diào)整
4.1.2 帶壁柱墻的計算截面翼緣寬度bf的取值
4.1.3 受壓構件的計算高度Ho
4.1.4 墻、柱高厚比驗算
4.1.5 關于墻梁
……
5 鋼結構設計
6 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
7 筑地基基礎設計
附錄A 關于加強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技術把關的建議2009.2.6
附錄B 關于發(fā)送《全國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2006年下半年專項審查工作簡況》的通知建抗超委〔2006〕(函)005號
附錄C 關于印發(fā)《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要點》的通知建質〔2006〕220號
附錄D 中國地震局文件(中震防發(fā)〔2009〕49號)關于學校、醫(y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原則的通知
附錄E 國務院辦公廳文件(國辦發(fā)〔2009〕3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附錄F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文件(建質〔2009〕77號)關于切實做好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有關問題的通知
附錄G 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207號
附錄H 關于學校醫(y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抗震設防的復函(建標標函〔2009〕50號)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