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011 我與盧作孚先生
何郝炬口述/黃友良錄音整理
人民解放軍在向西南進軍之前,中共中央就決定要團結、爭取中國航運業(yè)的知名人士盧作孚。1950年夏,民生公司準備公私合營,應盧作孚的請求,公方代表組進駐民生公司。本文口述者何郝炬即作為公方代表組副組長并主持公代組工作,由此開始了與盧作孚的直接接
觸……
口述者何郝炬系原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時任交通部駐民生公司公方代表。
019 川西剿匪
裴田夫/張繼祿鄧壽明錄音整理
剛解放的四川,在宣布起義的國民黨軍隊中有少部分并不是真正投誠,他們有機會就又叛變。四川是大陸解放較晚的地方,有不少潛伏下來的國民黨特務,活動非常猖獗。他們勾結慣匪和一些地方反動勢力,在川西地區(qū)大面積地發(fā)動暴亂
口述者裴田夫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兵團六十軍司令部參謀。
0341958~1959年阿壩平叛
裴田夫口述/張繼祿錄音整理
1956年7月,周恩來總理就四川藏族、彝族地區(qū)民主改革作了重要指示,民主改革采取和平協商方式進行。盡管政策從寬,方法和緩但仍然遭到少數堅持反動立場的上層人士的反對,且悍然發(fā)動武裝叛亂。臺灣國民黨當局及其派遣的匪特也趁機煽動,蓄意挑起騷
亂。武裝叛亂的發(fā)生,打亂了原來“力爭和平改革”的部署。黨和政府領導各族人民群眾開展了平息叛亂的斗爭。
第二部分
049 我所知道的四川調糧
何郝炬口述/黃友良錄音整理
1950年,四川省第一次向外省大規(guī)模調糧。四川再次大量外調糧食是1959年、1960年及1961年。這三年恰恰又是四川因“大躍進”而發(fā)生嚴重困難的三年,此時發(fā)生了餓死人的現象,所以調糧問題成為四川人民議論的焦點之一。四川的調糧是“大躍進”全局性錯誤中的一個局部性錯誤,不能離開全局來單獨強調這個局部。
055 關于四川調糧的回顧與反思
廖志高口述/曾慶祥整理
廖志高同志對困難時期四川人口非正常死亡率高的問題曾長期進行研究和反思。
口述者廖志高系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
065 “大躍進”時中央調糧的一件事
紀希晨
1958年“大躍進”時,紀希展曾和四川省省李大章參加過一次中央召開的全國各省省委書記、省長參加的電話會議。會議中,中央領導同志催促四川抓緊往外省運糧,說“上海只有三天的存糧,南京、武漢也都只有一兩天的存糧”。李大章說:知道了,知道。
撰稿者紀希晨系原新華社四川分社社長。
068 四川“大辦鋼鐵”始末
何郝炬口述/黃友良錄音整理
四川“大辦鋼鐵”自1958年9月成高潮,1959年對鋼鐵高指標曾一度有所調整,但反右傾使調整的努力受挫。四川“大辦鋼鐵”造成的損失和后果非常嚴重,教訓深刻。
口述者何郝炬時任四川省基本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四川省建設廳廳長。
078 “大辦鋼鐵”運動的回憶
張如蘭口述/鄒一清錄音整理
“大辦鋼鐵”運動是四川乃至全國經濟建設中的一次很大的挫折,正像彭德懷同志在《意見書》中講的:是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確實是得不償失。
口述者張如蘭系原中共四川省委工交政治部副主任。
第三部分
090歷史長河里的一個漩渦——四川“蕭李廖事件”回眸
廖伯康
“蕭李廖事件”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大躍進”和“大抓階級斗爭”的背景下,四川發(fā)生的一起對提出不同意見并向中央如實反映四川情況的同志實施打擊報復而造成嚴重政治惡果的事件。
撰稿者廖伯康系原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四川省政協主席。
221附錄:從一個案例看一段痛史
李銳
本文為原中組部副部長,著名學者、黨史專家李銳同志對廖伯康同志《歷史長河里的一個漩渦——四川“蕭李廖事件”回眸》一文的讀后感言。
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