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歷史上的理學

歷史上的理學

歷史上的理學

定 價:¥48.00

作 者: (美)包弼德 著,(新加坡)王昌偉 譯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社會經(jīng)濟史譯叢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308072106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思想史的角度出發(fā),探討理學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及其對中國歷史走向所起的作用。與純粹從哲學的角度研究理學以致無暇顧及歷史背景的研究比較,此書為讀者揭示了理學作為士人的一種選擇如何產(chǎn)生并傳播開來而成為思想界的主流。另外,與從社會史或政治史入手,探討理學如何受歷史進程的影響,卻對其義理核心存而不論的研究比較,作者對哲學觀念進行深入分析的能力,使得他能夠說明理學家的社會改革方案為何會呈現(xiàn)如此的面貌,以及方案為何會被廣大士人群體所接受。作者的研究成功地表明,缺乏對義理的認真對待,我們將無法真正理解理學家的政治與社會行為;而缺乏對理學家所生活的社會加以掌握,我們亦無法真正了解歷史上的宋明理學之面貌。作為歐美漢學中宋明理學研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學大型中國研究數(shù)據(jù)庫的主持者,《歷史上的理學》(“Neo-Confucianism in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是包教授十余年來在這個領域的最重要著作,而今年六月包弼德教授也因此書榮獲哈佛大學的Walter Channing Cabot Fellow殊榮。 作者簡介:包弼德(Peter K. Bol)是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的查理斯·卡威爾(Charles H. Carswell)講座教授,他同時也主持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tǒng)》(Chinese Historical GIS) 以及《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等大型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工作。其著作包括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1992,中譯本《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并合編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2006) 以及Confucianism and Ecology (1998) 等書。包弼德最近十余年的研究專注于討論理學的歷史角色,以及從地方史的視角出發(fā)探討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

作者簡介

  包弼德(Peter K. Bol),是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的查理斯·卡威爾(Charles H. Carswell)講座教授,他同時也主持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tǒng)》(Chinese Historical GIS) 以及《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等大型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工作。其著作包括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1992,中譯本《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并合編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2006) 以及Confucianism and Ecology (1998)等書。包弼德最近十余年的研究專注于討論理學的歷史角色,以及從地方史的視角出發(fā)探討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

圖書目錄

導論 歷史上的理學
第一章 11世紀時的新世界:比較750年與1050年
 對外關系
 南北問題
 商業(yè)與城市化
 社會變遷
第二章 在11世紀尋求一個新的基礎
 知識分子的意見與科舉考試
 對唐代上古模式的逐步否定
 新法:以立法規(guī)定的體制
第三章 理學家
 理學家與儒者加
 從外部探討理學內(nèi)部的歷史符
 方法與問題
 附錄
第四章 政治
 關于專制主義
 關于帝國的論述
 理學與政治
 理學的使命與士人
 帝國晚期的國家與理學:明初的重要性
第五章 學
 作為理論與實踐的理學學術
 “天地”、文明與人類社會現(xiàn)狀
 作為解決方案的“學”,作為問題的“學”
 明代講學的復興
第六章 信仰
 有關判斷與動機的問題
 作為信仰的“統(tǒng)一性”
第七章 社會
 在宋元時期為士人之學提供一種選擇
 在宋元時期為家族提供另一種模式
 士人自發(fā)主義與宋元時期的社群
 從“自發(fā)性”到立法:明朝的立國
 大規(guī)模的復興與重歸自發(fā)主義
后記 中國歷史和理學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