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哲學·李澤厚
80年代思想界第一人
詩歌·北島
“四五”詩歌的發(fā)揚者與接替人
詩歌·海子
一個巨大的詩歌文化熔爐
小說·張愛玲
大眾因應時代的路標
小說·王朔
90年代歷史空場的補白大王
小說·王小波
一代人的精神標識
非物質遺產·白先勇
一己之力盤活了“百戲之母”
戲劇·孟京輝
擁抱市場的叛逆者
藝術·蔡國強
中國符號的國際代表
思想者·韓寒
抵抗體制的新生代寨主
【論爭】
“人道主義與異化”大討論: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義
朦朧詩:“看不懂”的詩意味著什么?
先鋒文學:沒有先鋒,哪有文學的未來?
《廢都》之爭:是作家寫照還是現實隱喻?
《中國可以說不》之爭:說“不”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嗎?
現代人文精神大討論:人文精神是否應有世俗訴求?
“二王二張”之爭:躲避崇高還是以筆為旗?
“二余”之爭:主動懺悔應從何人開始?
“長江讀書獎”風波:公權面前,知識分子何為?
國學熱:傳統(tǒng)文化何以復興?
【書籍】
《萬歷十五年》:史學的面孔從未如此親和
《美的歷程》:“美學熱”因它而起
《北方的河》:寫民族的心靈史
《丑陋的中國人》:給國人下劑猛藥
《拯救與逍遙》:是超脫還是救贖
《顧準文集》:在黑夜中發(fā)出思想的光
《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讓更多的人認識陳寅恪
《動物兇猛》:撬開時代的鎖
《沉默的大多數》:為了大多數人的尊嚴
《潛規(guī)則》:把新史學帶回故土
【潮流】
文化大散文:一種文體的潮起潮落
現代舞:暗合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舶來品”
文化遺產:信念與現實交織,希望與憂慮同懷
行為藝術:身體行動顛覆固有觀念
DV:在技術革新中進行時代記錄
動漫:虛擬世界的快意
中文維基百科:人人可編輯的書
卡拉OK:庶民的集體狂歡
博客:三十年的河東與河西
電子游戲:玩物兇猛,中土逐鹿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