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晚近史的史料邊際與史學的整體性 ——兼論《清代稿鈔本》的編輯出版
晚清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清末制憲修律與辛亥革命
晚清州縣官任職制度的紊亂——透視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深層矛盾
晚清地方主義的形成及其影響
晩清自強新政與立憲運動的經緯及其影響
獨斷與合議:清末直省會議廳的設置與運作
丙午官制改革與責任內閣制的命運——側重清廷高層政治權力運作的探討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與人員安置問題
試論甲午戰(zhàn)后“因時制宜”諭引發(fā)的討論
試論清末新政時期道德教化政策的調整
清末直隸士紳的憲政訴求與實踐
清末新政對民生問題的惡性操作與社會矛盾
胡林翼與湘系群體關系論要
張之洞、袁世凱關系與清末政局
關于清末北洋集團的一點看法
清末軍事學堂與近代軍人集團
廣東勇營與晚清軍事改革
清末列強侵華戰(zhàn)爭對中國軍工的刺激與影響
清末中國中華主義的形成過程
從英國議會文件看英國外交官關于鴉片貿易合法化的密謀活動
清政府對中外條約關系的認識和調適
鄧廷楨與廣東禁煙問題
略論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耆英的制夷思想與實踐
咸豐朝東北失地百萬于俄原因探析
論庚戌鼠疫期間各國對于中國防疫主權的干涉和侵奪
端方與美商一樁未予訴訟的經濟官司
論外債在晚清憲政歷程中的特殊作用
清末法制改革與治外法權
中國金融的現代轉型和困頓
晚清民初貨幣制度中的國家制度與民間慣例
下
中國第一條鐵路誕生與鐵路敷設爭論
設想與努力:19世紀90年代挽救華茶之制度建構
清末四川巴縣八省客長與度量衡紛糾
20世紀初地方政府與經濟倡導——直隸工藝總局及其經濟活動評析
晚清證券思想述論
論徐桐的自強觀
從斌椿到孫中山:論晚清國人鐵路觀的演變
晚清程朱陸王之辯略議
圣賢學問與世俗教化——晚清時期程朱理學與綱常名教關系辨析
大眾傳媒與晚清革命論略
論馮桂芬的慈善思想與實踐
“西學中源”說與晚清諸子學的實用取向——以墨學為中心的考察
救亡圖存的社會語境與清末民初媒介表述的政治
論辛亥革命后價值承當的喪失與所謂“道德失范”
何啟、胡禮垣《新政變通》研究
傳統(tǒng)與現代接合、中國與西方融合: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文化檢視
奕政治思想和行政作為簡論
奕與古銀杏傳奇
清末浙江諮議局議員選舉述論
伍連德筆下的晚清官員:經驗、記憶和歷史
晚清物權債權中的民俗民風——以房產契約中的民事習慣為例
天地會的入會儀式和戲劇
近代傳媒與漢口公共領域的建構(1866~1919)
科舉革廢與制度變遷
晚清:傳統(tǒng)性別制度受到的挑戰(zhàn)
論晚清“條約口岸知識分子”
清末新式學堂教師群體的出現及其影響
晚清新政時期鄉(xiāng)民毀學述論
從火花上看晚清史
晚清淮安的圩砦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