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安身立命從修養(yǎng)自身開始
知足知不足,自知之明即為人生最大財富
惻隱之心,惠及他人而非只同情
真性情者仁念存心間
“善”為人性至寶,一生享之不盡
莫待天賦埋沒土,老死窮鄉(xiāng)僻壤間
嘗八顆浮生苦果,得一株存世蓮花
敬人者人恒敬之:社會祥和的原動力
“公德”修為至高境界即為“功德”
第二講 進退自如,游刃有余的存世哲學
誠信乃安身立命不可或缺之德行
胸懷容人量,浩然自從容
虛懷若谷謙沖自牧,躬身低頭洞悉水中云天
風浪滔天雨打身,顏色不改乃大勇
生存應有“優(yōu)柔寡斷”,行事當思前車之鑒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存世如游刃,進退自有道
第三講 人存三界內,處處皆有劍影刀
口如禍端之門,最欠封門之閂
寵辱無驚懼,應對有格調
世態(tài)炎涼,放之四海皆準的歷史真理
人生在世,謹防兩面三刀之小人
一切得之乃我幸,不得為吾命注定
寧背負假糊涂一生,不可讓真糊涂乘虛而入
第四講 人生種種奢望仿如鏡花水月
當局者迷于幽谷,旁觀者清點江山
貪欲,帶來憂患的罪魁禍首
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
寧可敝帚自珍,也不可妄自菲薄:
人生處處悲歡在,哪得方圓無缺口
欲存身于自然萬物之中,莫善于少奢寡求
第五講 坦蕩之境界:身似浮云心似海
忍耐是一種豁達,亦是一種藝術
老馬再無識途日,應變得須變
瀟灑淡看當年勇,此乃勇者中之智者
心如燭臺明鏡纖塵不染,意如井中之月瀾起復寧
人事已盡隨緣定,身如浮云心似海
養(yǎng)身不若養(yǎng)心,長命百歲的不二法門
第六講 時如流水,彈指間灰飛煙滅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天下奢侈之最,莫如惶惶終日
真正的生死觀:時間如偷竊而來
留得青山春不改,留得殘荷聽雨聲
漫漫歷史為明鏡,得失盡在月明中
匹夫之責莫過于對自己負責
第七講 季老的人生八鑒
虛偽與謙虛的距離:間不容發(fā)
慎防絕頂聰明癡絕頂,留心賠了夫人又損兵
小人留意阿諛奉承,君子不齒曲意逢迎
釣沽名者無賢士,求捷徑者無終南
憤世嫉俗是弱者悲劇一生的始作俑者
自我封閉與故步自封皆為性格的牢籠
固執(zhí),人生難以走出的圍城
道德,有“珍珠”也有“糟粕”
第八講 情與義,賦予生命無上的內涵
人生最大的悲哀: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比翼情深亦不可缺理性思維
溫馨乃家庭和睦之妙方,得之在于一真一忍
天地人,莫不以尊師為正道
君子之交形淡如水,先敬而后誠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一身只存天下事,鐵血丹心載汗青
第九講 為人為學的涅槃至境
人可一日無才,不可一日無德
治學做人當有“竭澤而漁”之氣魄
天涯無處不芳草,堪折一枝“問題花”
靈感,創(chuàng)新思維之源泉
追根究底方能一窺全豹
為學問注入人性的靈魂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
擇善而從,棄惡而改:為人為學的涅粱至境
第十講 輕擊文化的冰山一角
從“紅顏禍水”看美人的個性生活
一國之君對佛爺亦得俯首稱臣
百貨店、藥店、糧店:佛道儒的跨行業(yè)競爭
“姓”乃心靈的居所,尊嚴的象征
詩為禪家添錦繡,禪乃詩家切玉刀
諺語,待人接物的凡俗智慧結晶
成語字字如珠璣,人生智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