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周星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變動中的兒童教養(yǎng)環(huán)境
一、獨生子女群體的形成
二、中國社會的轉型和變遷趨勢
三、獨生子女問題,還是兒童教養(yǎng)問題?
第二節(jié) 基本概念
一、獨生子女
二、兒童
三、兒童觀
第三節(jié) 本書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設和研究內容
二、本書所使用的資料收集方法
第二章 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城市兒童在家庭中的生活狀況
第一節(jié) 獨生子女群體的形成:對北京市調查數(shù)據(jù)的初步分析
第二節(jié) 城市兒童的生活時間表
第三節(jié) 城市兒童所受到的家庭照顧和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節(jié) 城市兒童的消費結構
第三章 城市兒童的家庭教育
第一節(jié) 城市兒童所處的家庭氛圍
一、北京市獨生子女家庭的背景特點家長、家庭結構和家庭經濟條件
二、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獨特地位以決策參與度作為測量指標
三、城市兒童家庭內部互動情況分析代際互動和隔代互動
第二節(jié) 誰教育孩子
第三節(jié) 教些什么
一、教養(yǎng)與規(guī)矩
二、興趣愛好培養(yǎng)
三、能力的培養(yǎng)
四、作業(yè)輔導
第四章 望子成龍:家庭的兒童觀
第一節(jié) 撫養(yǎng)“小皇帝”?
一、愛還是溺愛?
二、為何“侍候”?
三、“小皇帝”的行為
第二節(jié) 教育:投資競賽和管制過剩:
一、智力投資
二、學習管制
第三節(jié) 父母預期
一、生活: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二、理想:替自己實現(xiàn)未了的心愿
第四節(jié) 男孩與女孩:性別評價
第五節(jié) 變遷中的兒童觀和兒童的兩難困境
第五章 城市兒童的在校教育
第一節(jié) 學前教育——幼兒園的生活:學校生活的準備
一、幼兒園作為兒童社會化空間的重要性
二、幼兒生活的作息袁
三、幼兒教師眼中的城市兒童
四、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接軌
第二節(jié) 小學生活
一、小學生活的作息表
二、課程設置
三、小學教師眼中的城市兒童
四、教學方式和內容的變化
五、學校、老師與家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xié)調
第三節(jié) 兒童初級教育的跨國經驗比較
一、日本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
二、中日兩國幼兒園教育實踐的對比:20世紀80年代
三、中日兩國初級教育實踐的比較研究:20世紀90年代
第六章 學校的兒童觀
第一節(jié) 政府與學校
一、中國現(xiàn)代學前教育的發(fā)展
二、小學教育的發(fā)展
三、教育課程改革
四、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第二節(jié) 辦學理念
第三節(jié) 校際競賽與教學質量
第七章 國家的兒童觀
第一節(jié) 兒童與國家
一、中國現(xiàn)代歷史進程中的兒童及其所處地
二、兒童文學與國家的兒童觀
第二節(jié) 針對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節(jié) 針對兒童的接班人教育
第四節(jié) 超越家庭、超越國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兒童教育
第八章 大眾傳媒、游戲與兒童觀
第一節(jié) “兒童社會化”的過程
第二節(jié) 大眾傳媒與兒童
一、少年兒童節(jié) 目的現(xiàn)狀
二、黨和政府的指導
三、專業(yè)人士在制片上的立場
四、兒童與電視節(jié) 目之間的互動關系
第三節(jié) 游戲與玩具的變遷
一、游戲的定義和特征
二、游戲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
三、游戲的變遷及其影響
四、新的游戲和兒童觀
第九章 當代社會轉型下的兒童觀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兒童觀的諸觀念
一、“傳宗接代”和“養(yǎng)兒防老”:把兒童看成一種工具
二、“多子多?!保憾嗵ド淖非?br /> 三、“重男輕女”:性別偏好
第二節(jié) 當代社會轉型對兒童觀諸觀念之變化的影響
一、家庭兒童觀的變遷
二、學校兒童觀的變遷
三、國家兒童觀的變遷
四、大眾傳媒兒童觀的變遷
第三節(jié) 全球化背景下的兒童觀變遷
一、市場化與兒童觀的變遷
二、國際化、城市化與兒童觀的變遷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年人口增長趨勢
附錄二:日本社會的低出生率及其社會后效
附錄三:2001年北京市各區(qū)小學概況
附錄四:北京市小學和學前教育規(guī)模的變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