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節(jié) 印度民主的故事及本書的主題
第二節(jié) 研究框架
第三節(jié) 我的“田野”
第一章 背景:喀拉拉
第一節(jié) “雨誕生的地方”
第二節(jié) 歷史回顧
第三節(jié) 稻鄉(xiāng)概況
第二章 宗教作為集體身份
第一節(jié) 宗教作為信仰、習俗與文化
第二節(jié) 宗教作為社群身份
第三節(jié) 宗教社群政治與宗教民族主義
第四節(jié) 語言民族整合對宗教民族主義
第三章 種姓作為集體身份
第一節(jié) 種姓、種姓系統(tǒng)與種姓階序
第二節(jié) 種姓、階級與家庭地位
第三節(jié) 種姓與階級在底層的交匯:表列種姓
第四節(jié) 種姓身份的再生產:內婚制
第五節(jié) 種姓(及類種姓)作為政策范疇
第六節(jié) 種姓的族群化
第四章 社會的組織化
第一節(jié) 社群組織
第二節(jié) 階級、大眾組織
第三節(jié) 社群與階級
第四節(jié) 社會文化組織
第五節(jié) 怎樣的公民社會?
第五章 政治領域與政治文化
第一節(jié) 政黨組織
第二節(jié) 社群組織與選舉政治
第三節(jié) 組織化群體、街頭政治及其他
第六章 地方自治下的民主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地方自治政府選舉
第二節(jié) 一個鄉(xiāng)潘查亞特的運作
結論
一、社群的現代演化與大眾民主
二、階級的組織、民主語言的普及與政治表達模式
三、公民社會、政黨政治與民主的新動力
四、喀拉拉之于印度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主要人物及關系表
附錄二 縮略語對照表及貨幣比率
附錄三 詞匯表(馬拉亞拉姆語及進入馬拉亞拉姆語的英語)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