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人口學民生與民心

民生與民心

民生與民心

定 價:¥32.00

作 者: 覃德清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黨政讀物

ISBN: 9787500477556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壯族和漢族人中的閩南人、客家人、湖廣人構成紫村族群的總體格局,紫村各族群以傳統(tǒng)農業(yè)作為主要的生活來源,大多數(shù)人溫飽無憂,但是在邁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型過程中顯得步履維艱?!睹裆c民心:華南紫村壯漢族群的生存境況與精神世界》以“民生”指稱民眾的生存境況,以“民心”統(tǒng)括人的精神世界,側重從生活來源、生存壓力、人生旅程揭示民生現(xiàn)狀;從人格塑造、宗教信仰、族群認同、文化精神描繪民心趨向,主要目的是基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和中國人類學的立場,充分吸納英語世界漢學人類學的理論方法,探尋自主建構中國人類學的路徑,確立中國人類學致力于改善民生和提升民心的價值取向,并就社會變遷的動力源泉、華南宗族的形態(tài)特點、中國人的情感表述方式、壯漢族群的認同心理等理論問題對波特夫婦的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zhèn)調查作出回應,以此拓展華南人類學研究的新領域。

作者簡介

  覃德清,男,1963年7月生,廣西柳江縣人,壯族,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005年度人選。1998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獲文化人類學專業(yè)博士學位?,F(xiàn)任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兼任華南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長,壯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理論方法、壯侗民族口傳文化遺產、審美人類學、族群關系、民族認同與文化發(fā)展等方面的教學、實地調查和理論研究。先后承擔四項國家級人文社科和教育規(guī)劃研究課題,獨著《審美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等。在《文學評論》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0多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人類學視野中的華南紫村
  二 海外人類學華南研究的拓展
  三 波特夫婦廣東茶山調查的回應
  四 人類學點線面研究模式的嘗試
  五 “民生”、“民心”概念的提升
  六 調查研究的過程
  第一章 紫村社會文化變遷的根基
  一 紫村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 文化傳播與涵化
  三 紫村諸族群的綜合素質
  四 紫村、藍村社會文化根基比較研究
  
  第二章 紫村的婚姻家庭與宗族形態(tài)
  一 紫村的婚姻習俗與婚姻慣制
  二 從家庭形態(tài)看紫村人的生存境況
  三 紫村宗族制度與行事倫理
  四 藍村紫村宗族形態(tài)比較研究
  
  第三章 人生旅程的人類學觀察
  一 紫村人的一天
  二 紫村人的一年
  三 紫村人的一生
  四 紫村名人之人生旅程
  
  第四章 紫村族群生存品位分析
  一 生活來源:生存品位的經濟基礎
  二 生存壓力:從生活負擔看生存品位
  三 作為參照的藍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
  四 多維透視:人類學理論的解釋
  
  第五章 改變生存境況的執(zhí)著探索
  一 國家權力網(wǎng)絡的統(tǒng)攝與經營
  二 民眾的探索及其經歷的模式
  三 后現(xiàn)代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躍遷機遇
  四 指導變遷理論的切入途徑
  
  第六章 紫村的教育與人格塑造
  一 社會變遷中的紫村教育
  二 多重視野中的紫村教育
  三 文化傳承與人格塑造
  
  第七章 宗教信仰的傳承和演化
  一 祖先崇拜與風水信仰
  二 紫村壯族師公教的傳承
  三 宗教功能與心智澄明
  四 社會調控與心靈超升
  
  第八章 精神生活與情感表述
  一 閑暇消遣的意蘊
  二 情感表述的方式
  三 精神生活的充實
  
  第九章 族群認同與文化精神
  一 族群心理的認同
  二 信念系統(tǒng)的整合
  三 文化觀念的變遷
  四 文化精神的展現(xiàn)
  
  第十章 民心調適與人文提升
  一 民心現(xiàn)狀的探視
  二 民心調適的機制
  三 日本地域文化營造理論的借鑒
  四 生態(tài)文明與精神結構的重建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