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親自主持編寫了一本教材,叫做《帝鑒圖說》,這本書精選八十一則可以仿效的歷代帝王治國之善舉、三十六則引以為戒的禍國之惡行,用顯淺的語言為小皇帝講述興衰存亡的道理。這本書每則故事配圖畫一幅,圖文并茂,令小皇帝愛不釋手。張居正主編這本書,可謂用心良苦。他在給小皇帝的《進圖疏》中言道:“臣等嘗因前史是考所載治亂興亡之跡,如出一轍。大抵皆以敬天、法祖、聽言、納諫、節(jié)用、愛人、親賢臣,遠小人,憂勤惕厲,即治?!敝祚粹x(萬厲)長大后,張居正對他的嚴格教育也沒有停止。萬歷九年二月,張居正又組織諸位儒臣編寫了《列朝寶訓》《實錄》,再次呈給皇上。此時朱翊鈞已經十九歲,屬于成年人了,張居正為他制訂了更為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在長期的政治與教育實踐中,他寫下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和政論文章。這些著作和文章經后人整理匯編形成《張文忠公全集》。這本書的學術思想十分豐富,幾乎包含了法、兵、儒、道、佛等當時中國的所有主要學術。在清朝,《張文忠公全集》被多次翻刻,尤其在清末和民國年間,不僅翻刻本增多,而且有單行本相繼問世,研究其學術思想的著作也日見于世。張居正的一生雖經歷官場沉浮,卻始終不忘國事。他對君主盡力栽培,嘔心瀝血;對改革變法兢兢業(yè)業(yè),敢作敢為。在明王朝風雨飄搖之際,這位平民出身的內閣首輔被推到了歷史的前臺,他以非凡的魄力和過人的智慧,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