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故鄉(xiāng)與少年
中吳要輔
天香樓·家世
星聚堂·私塾
冠英小學
常州中學
二 一家星散飄零
賢莊環(huán)溪
荒祠冷煙
母親之死
告別
三 苦悶求索斗爭
武漢黃陂行
俄文專修館
苦悶與彷徨
在五四運動中
文學翻譯活動
四 改造社會的呼聲
北京社會實進會
《新社會》旬刊
時代的強音
《人道》月刊
五 走向光明的使者
《晨報》特派記者
哈爾濱五十天
從滿洲到赤塔
寄希望于新俄
六 赤都心史
俄羅斯文化天地漫游
“世間的唯物主義”
澎湃赤潮的洗禮
新時代的“活潑稚兒”
七 江南一燕
《新青年》、《前鋒》主編
馬克思主義者
積極推動國共合作
上海大學教授
熾烈如火的愛情
擊退右派反共逆流
八 大革命風暴中(上)
黃仁事件前后
同志戰(zhàn)友妻子
《熱血日報》
反擊戴季陶主義
九 大革命風暴中(下)
要爭奪革命的領導權
革命的北伐觀
如何解決農民問題?
在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中
支持毛澤東
“一切為革命的勝利!”
“第三國際。還是第零國際?”
十 轉折關頭
退讓還是進攻?
從南昌起義到八七會議
“左”傾盲動錯誤
《布爾塞維克》
十一 第二次赴蘇前后
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
莫斯科的生活和工作
哀思和義憤
中山大學風潮
從三中全會到四中全會
十二 圣潔的友誼
重逢茅盾話《子夜》
領導左翼文化運動
“我們是這樣親密的人”。
在魯迅家中避難
正確評價魯迅的第一人
十三 重返文學園地
文藝理論家
文藝論戰(zhàn)及雜文創(chuàng)作虬
大眾化文藝倡導者和
語言學家
十四 從上海到瑞金
《斗爭》事件
中央教育人民委員
主編《紅色中華》
領導蘇區(qū)文藝工作
十五 最后的斗爭
濯田被俘
上杭縣獄
長汀獄中斗爭
《多余的話》
擊破勸降陰謀
“英特納雄奈爾”
流芳萬代
附:瞿秋白生平活動年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