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隨著海德格爾早期著作的陸續(xù)編輯出版,引起了西方學術界對海德格爾早期思想研究的熱情和興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繼發(fā)表出來,推動了國際海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爾早期思想中,《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夏季學期講座)》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爾1923年夏季學期講座,屬于其弗萊堡早期的思想,后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1999年出了英文單行本。海德格爾講授這門課時,時年34歲。 本講座有兩個突出的現(xiàn)象學的解構的例子:一個是從一開始,海德格爾就對“本體論”(存在論)這個概念做了某種“拆解”的工作:既沒有完全拋棄它,又通過回到存在的源始經驗將它同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意義上的本體論區(qū)分開來了,這里面包括對存在本身意義的恢復,盡管這個階段是以作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義為中心。另一個是在講實際性的“此在”這個概念時,海德格爾用了兩節(jié)(第4節(jié)和第5節(jié))對在西方古希臘和基督教傳統(tǒng)觀念融合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有關人的“僵硬”觀念進行了解構,因為不拆解這種觀念,我們便無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