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生活陶瓷藝術研究》從藝術學的研究角度出發(fā),從手工生活陶瓷與大眾生活、審美建構、價值取向和文化變遷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手工生活陶瓷的當代價值和意義。指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語境中,對手工生活陶瓷制造技藝進行傳承、保護的重要性,并從造物藝術的角度,探討了浩物的本質和意義。在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中,人類的一切造物活動都是圍繞著生活的需要而展開的,陶瓷的發(fā)明和制造也不例外。陶瓷的發(fā)明是人類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之一,陶瓷的發(fā)展史也是人類改造自然和戰(zhàn)勝自然的歷史。手工生活陶瓷作為陶瓷品種中與生活結合得最為緊密的一種,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手工生活陶瓷是造物活動的物化體現,以“用”為目的服務于人類生活,并以美的形式訴諸人的感官,體現著實用與審美的協調統一。制陶藝人在生產的過程中以手藝的建樹和追求為目標,將思想與情感、技術與藝術,以及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體驗通過手的勞動融入器物之中,體現出“人的創(chuàng)造本質”力量;陶瓷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制陶藝人集體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文化內涵。陶瓷手工藝的特質是手工,但本質是屬于文化范疇的,在其不斷的傳承中形成了獨特陶工藝語言和審美品格。工業(yè)革命的開端、機械生產的沖擊,使陶瓷手工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生產萎縮、技藝失傳,以及認識的偏見等,嚴重阻礙了陶瓷手工藝的發(fā)展。從歷史上看,對于手工藝價值的重新認可和重視,是機械生產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的覺醒,國外如此,中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