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裝裱是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書畫裝裱工藝的發(fā)展與書畫藝術本身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至遲于魏晉時期書畫裝裱已進入萌芽階段,到唐代書畫裝裱的卷、軸、冊三大基本形式已經形成。北宋時期書畫裝裱蓬勃發(fā)展,這時發(fā)明了著名的“宣和裝”,它是裝裱藝術上的一種創(chuàng)造,對后世裝裱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代周嘉胄所著《裝潢志》是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書畫裝裱工藝的專著,它的出現標志著書畫裝裱進入了成熟階段。明清時期集歷代書畫裝裱工藝之大成,品式有簡有繁,用料用色豐富多彩,為現代書畫裝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民國到現在,則是書畫裝裱的輝煌時期,用色與形式都賦予了新的時代理念,裝裱款式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充分體現了時代氣息和特點。在裝裱形式上古有南北之分,南有蘇、揚、滬、湘及嶺南各派,北則以京派為主,各派因地域和民族性格、風土人情不同,審美情趣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裝裱特點及操作工藝。因此,在裝裱形式上經過各代積累,形成了表現形式和技法相當穩(wěn)定的裝裱款式。當今社會經濟繁榮,交通便利,人們的審美選擇多種多樣,各種流派相互交融,基本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涌現出了許多書畫裝裱藝術家。凌波先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傳統(tǒng)基礎上,加上自己多年探索的經驗,苦心志,勞筋骨,砥礪其藝,歷盡艱辛,編輯成這樣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真是為書畫界做了一件好事,也必將對當今書畫裝裱的交流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藝海無涯,惟苦作舟,藝窗絮語,愿與凌波先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