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的當代中國,正面臨著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從計劃經濟社會向市場經濟社會、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深刻轉型。社會轉型期內,各種價值觀念的交鋒和沖突十分激烈,帶來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也顯得錯綜復雜,正因為如此,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在90年代又一次被推到理論和實踐的前沿,引起了世人的深切關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發(fā)展的客觀基礎,在市場經濟不籪發(fā)展的條件下,精神文明建設應該如何抓,應該突出什么重點和特點,是現實生活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為此,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指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力地推動著我國人民解放思想、開闊眼界、面向世界、走向未來,煥發(fā)出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精神,同時也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