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學術城》分為漫漫南遷路、新學術的拓荒牛、謙謙君子甲骨狂人、戰(zhàn)時中國最好的文科圖書館、困厄與突圍、請名家找新才等十三章內容,為大家重新解讀李莊,發(fā)現(xiàn)那批學人頑強地堅守,有士大夫“憂道不憂貧”的高貴精神和“文化遺民”的學術自覺,也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更大的原動力則是強烈的民族主義。重新解讀李莊,發(fā)現(xiàn)那批學人頑強地堅守,有士大夫“憂道不憂貧”的高貴精神和“文化遺民”的學術自覺,也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更大的原動力則是強烈的民族主義。世事翻覆,白云蒼狗。一九四六年十月,隨著載有最后一批學人的輪船鳴笛起錨,李莊空寂了。二三年之后,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失敗,那批走出李莊的學人也分崩離析,或去了臺灣,或去國離鄉(xiāng),留在大陸的,在左風橫行時也噤若寒蟬……地以人傳,李莊卻是反倒。在近六十年的時間里,一座顯赫一時的學術城竟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