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林業(yè)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

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

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

定 價:¥55.00

作 者: 楊傳平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林業(yè)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232458 出版時間: 2009-0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40 字數:  

內容簡介

  《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是作者根據20多年來對興安落葉松種源試驗的研究結果撰寫而成的,以興安落葉松不同地理種源全分布區(qū)造林對比試驗13個試點的觀測資料為依據,結合多元統(tǒng)計方法,從生態(tài)遺傳學的觀點出發(fā),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興安落葉松種內的地理變異模式與規(guī)律、種源區(qū)區(qū)劃、優(yōu)良種源的選擇以及群體的遺傳結構,為深入開展林木遺傳育種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物質基礎,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指導生產的價值?!杜d安落葉松種源研究》可供林業(yè)管理部門以及林學專業(yè)教學、科研、生產單位的教師、研究人員、學生和廣大林業(yè)工作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興安落葉松種源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興安落葉松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1.1.1 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
1.1.2 分類特征
1.1.3 落葉松檢索表
1.1.4 地理分布
1.1.5 我國興安落葉松分布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1.2 興安落葉松研究
1.2.1 種源試驗
1.2.2 育苗造林
1.2.3 材質材性
1.2.4 經營管理
1.2.5 生長量與生長過程
1.2.6 種群格局
1.3 林木遺傳多樣性與種源研究現狀
1.3.1 林木遺傳多樣性及形成機制
1.3.2 國內外種源研究概況
1.4 同工酶電泳技術在林木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1.5 分子標記技術在林木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1.5.1 分子標記技術及其發(fā)展
1.5.2 分子標記技術在林木遺傳育種中的作用
2 興安落葉松地理變異規(guī)律與模式
2.1 研究方法和程序
2.2 造林生態(tài)區(qū)劃分和代表試點的選擇
2.2.1 造林生態(tài)區(qū)的劃分
2.2.2 造林生態(tài)區(qū)內代表試點的選擇
2.3 以生長性狀為代表的綜合性狀的地理變異
2.3.1 生長性狀的地理變異規(guī)律與模式
2.3.2 其他性狀的地理變異規(guī)律
2.4 材性性狀的地理變異
2.4.1 種源生長與材性性狀的遺傳變異
2.4.2 種源生長與材性性狀的相關分析
2.4.3 種源間生長與材性性狀的比較
2.4.4 種源綜合性能評價
2.4.5 紙漿材優(yōu)良種源選擇
3 興安落葉松種源區(qū)劃及其應用
3.1 研究方法和程序
3.2 種源區(qū)劃
3.2.1 種源區(qū)劃的原則
3.2.2 自然分布區(qū)內氣候類群的劃分
3.2.3 地理種源群的劃分
3.2.4 綜合劃定的興安落葉松種源區(qū)
3.3 種源區(qū)劃的合理驗證
3.4 種子調撥建議
4 興安落葉松優(yōu)良種源選擇
4.1 早期選擇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4.1.1 各性狀方差值的同質性檢驗
4.1.2 生長的變異規(guī)律
4.1.3 個體早晚期生長變異的相關性
4.1.4 早期選擇效率及選擇樹齡
4.1.5 樹高、胸徑、胸徑平方與晚期材積的回歸關系
4.2 不同依據的優(yōu)良種源選擇
4.2.1 以各試點8年生樹高生長性狀為依據的選擇
4.2.2 主要試點代表性狀的綜合選擇結果
4.2.3 主要試點綜合性狀的主分量分析結果
4.3 種源多點試驗聯合分析
4.4 種源穩(wěn)定性與生產力指數分析
4.5 遺傳力和遺傳增益的估算
5 興安落葉松種群的遺傳結構
5.1 酶系統(tǒng)的遺傳及位點間的連鎖
5.1.1 同工酶位點
5.1.2 酶系統(tǒng)的遺傳和連鎖分析
5.2 種群的變異和遺傳平衡
5.2.1 利用同工酶分析種群變異水平和遺傳平衡
5.2.2 利用ISSR標記分析的種群變異水平
5.3 種群的遺傳分化
5.3.1 種群的遺傳分化系數
5.3.2 種群的遺傳距離和遺傳一致度
5.3.3 種源間遺傳距離與地理距離的相關分析
5.3.4 以遺傳距離和地理距離為據的興安落葉松種源區(qū)的劃分
6 東北內蒙古林區(qū)主要針葉用材樹種種源試驗技術方案
6.1 試驗目的
6.2 試驗方法
6.2.1 標準種源試驗用種的采集
6.2.2 苗圃地的選擇
6.2.3 田間試驗設計
6.2.4 育苗措施
6.2.5 苗期觀測
6.2.6 造林對比試驗
6.3 采種和試驗地點
6.3.1 采種地點、單位、時間
6.3.2 試驗地點、規(guī)模和進度安排
7 本項研究采用的主要多元統(tǒng)計方法
7.1 問題的提出
7.1.1 根據各個性狀表現的一致性將其處理分類
7.1.2 建立易測性狀對難測性狀所需要的預測方程
7.1.3 了解各性狀間的各種相關關系
7。2主分量分析在林木種源研究中的應用
7.2.1 問題產生的背景
7.2.2 主分量分析的基本思想——降維的實現
7.2.3 主分量分析的前提條件和基本性質
7.2.4 主分量分析的方法
7.3 聚類分析在林木種源研究中的應用
7.3.1 定義處理(樣品)間的相似系數
7.3.2 確定處理間的距離系數
7.3.3 計算聚類統(tǒng)計量前的數據處理
7.3.4 聚類分析方法——系統(tǒng)聚類法
7.4 典型相關分析在林木種源確定中的應用
7.4.1 典型相關分析的基本思路
7.4.2 典型相關系數與典型變量的確定
7.4.3 樣本的典型相關
7.4.4 典型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
7.4.5 典型相關分析的實例
7.4.6 典型相關分析結果的解釋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