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因為有商鋪,家業(yè)還算殷實,但在嘉定地區(qū)也就是個中等地主的水平。不過在偏僻之地的沙灣場上卻沒有超過郭家的。郭朝沛該算個商人,但走進郭家的大宅子,卻感覺不出多少商賈之氣,門楣門框上那些楹聯多是些警世警人之語。二進門上一幅巨大的匾額,上書“汾陽世第”,十分醒目。汾陽郭氏就是唐代名將郭子儀,有大功于李唐,被封為汾陽郡王。開貞家的遠祖是不是能夠追溯到汾陽郡王之后,已經無從考證了。但開貞的祖上的確不是土生土長的蜀中人,而是從福建遷徙而來的客家人。中國歷史上曾因為戰(zhàn)亂或改朝換代,有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從北方中原地區(qū)遷往江南和東南沿海地區(qū)。汾陽郡王的后人大約就是在這樣的人大遷移中途經河南、江西到福建,在當地定居成為客家人。明末清初,蜀地因戰(zhàn)亂匪患而人口銳減,于是又有了周圍各省的人和遠從福建而來的客家人陸續(xù)遷入。郭家的祖上就是在這一次人口遷徙中來到內陸蜀地的。所以,事實上,四川人祖籍外省的居多,像小小的沙灣場客籍人就有八成以上。郭家祖上原來世居福建汀州寧化縣龍上里,大約在清乾隆年間,先祖郭有元“背著兩個麻布”輾轉入蜀。不消說,汾陽郡王——即使真有此說的話——的余蔭早已不復,郭有元幾乎是白手起家。經歷過長途遷徙那樣艱難生活磨礪的人,自然就有了一股子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勁頭和能相機而動的機敏。郭有元從跟馬幫到自辦馬幫,自鑿鹽井,漸漸發(fā)展起來,置地建房,定居于沙灣鎮(zhèn)。到了開貞的曾祖一輩,開辦了郭鳴興號,已經積累下不小的家業(yè),人丁也興旺起來,是五世同堂。如今郭家大宅門上懸掛的“貞壽之門”匾,就是朝廷為旌表開貞曾祖母邱氏百歲高壽而欽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