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地方史志上海往事:1923-1949猶太少女的中國歲月

上海往事:1923-1949猶太少女的中國歲月

上海往事:1923-1949猶太少女的中國歲月

定 價:¥45.00

作 者: (美)瑞娜·克拉斯諾 著,雷格 譯
出版社: 五洲傳播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地方史志

ISBN: 9787508513430 出版時間: 2008-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5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1989年的春天,在美國加州,我第一次見到瑞娜。一聽說我來自上海,她立刻激動起來,問了許許多多關于上海變遷和發(fā)展的問題。她對中國的感情和她的上海情結(jié)是那樣的深厚,使我十分感動。她說:“我離開上海已經(jīng)40年了,真想回去看看自己的故鄉(xiāng)。”1994年,我終于有了一個幫助瑞娜實現(xiàn)重返家鄉(xiāng)之夢的機會。這一年的4月,我們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舉辦國內(nèi)第一個專門研討“猶太人在上?!钡膰H學術會議。作為會議籌備組的成員,我推薦瑞娜參加這次會議并作發(fā)言。正像她在本書結(jié)尾時寫的那樣,收到邀請后,“很難用言語表達我當時的激動和喜悅”,“當飛卡幾陜要降落時,我激動得渾身發(fā)抖”,“雙腳踏上上海土地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到家了”。在那次國際學術研究會上,她作了精彩的發(fā)言。她的一段話使所有與會者為之動容:“撇開國籍不談,上海就是我的故鄉(xiāng),我生在上海,長在上海,是上海養(yǎng)育了我?!蹦切┨炖?,瑞娜整個身心都沉浸在回憶和遐思之中。她沿著淮海路(當年的霞飛路)漫步,從這頭一直走到那頭,一點也沒有累的感覺。她來到當年學習過的震旦大學(1994年時是上海第二醫(yī)學院)和法國學堂(現(xiàn)科學會堂),回憶著學生時代經(jīng)歷的每一件小事。她在南市老城區(qū)一轉(zhuǎn)就是大半天,尋找著熟悉的上海小吃“大餅油條”和“烘山芋”,如癡如醉地觀察著上海人的喜怒哀樂。她來到當年住過的高塔公寓(淮海中路向陽南路口),走進自己那間“閨房”,又仿佛置身于父母的關愛之中。從那以后,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我青春的城市來”,我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反正她每次來,我都要陪她轉(zhuǎn)一轉(zhuǎn),看看日新月異的上海,并請她給我們猶太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們講她那永遠講不完的故事。我每次去加州山景城,也一定要看她。我也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反正每次我們都要促膝長談,往往會忘記時間。瑞娜是一個不會講上海話的上海人。從歷史上看,上海自開埠之日就是一座十分開放的城市。人們可以自由進出上海,有時甚至無需護照和簽證。實業(yè)家們在上海發(fā)現(xiàn)了拓展事業(yè)的土壤,難民們在上海可以找到避難所,冒險家們也視上海為自己的“樂園”。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不同語言、不同習俗、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人們匯聚上海,他們互相對話,互相碰撞,互相交融,使這座城市成為百花齊放的國際性大都市。在這樣的氛圍中形成、發(fā)展起來的海派文化,具有濃厚的開放性和國際特色。瑞娜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又在海派文化的氛圍中成長,她身上體現(xiàn)了中猶文化的交融。她后來走向世界,先到以色列,隨后為聯(lián)合國工作多年,可以使用六種語言,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后定居美國。瑞娜的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多元文化競爭互補的發(fā)展特色:始終沿著多線型,而非單線型軌跡發(fā)展,像一條滾滾向前的江河有著許多支流一樣,呈現(xiàn)五彩繽紛的多樣性,但在入海時又匯成一體。這樣的經(jīng)歷使她的作品豐富多彩,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而深深蘊含在其中的,則是海派文化的精髓。瑞娜筆下所描繪的是我們祖母那個時代的上海,但同時,她也為今日面目一新的上海興奮不已。30年前,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中國的復興再次與國際化聯(lián)系在一起,上海的開放性和國際特色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光彩再現(xiàn),并發(fā)揚光大。今日,我們欣喜地看到,來自中國各地的“外地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外”們又活躍在上海灘上。據(jù)統(tǒng)計,到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時候,將有7000萬訪客來滬。又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今日在上海長期居留的“老外”已超過15萬,逼近上世紀30年代的最高峰。這些“外地”和“老外”們已成為“新上海人’,他們帶來的文化使海派文化更加絢麗奪目,為上海的發(fā)展留下了新的印記。同時,許許多多上海人走出國門經(jīng)商、留學、旅游,其國際聯(lián)系不斷拓展,使上海的國際影響迅速擴展,也成為海派文化繼續(xù)發(fā)展的驅(qū)動力。所有這些,都為瑞娜的老上海情結(jié)增添了新元素,使她的創(chuàng)作激情得以進發(fā)和升華。作為她的老朋友,看到年逾八旬的瑞娜近年來不斷推出新作,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她告訴我,除了本書外,她還在寫四本書。這真是令人驚訝而又感動!我想其中一定還有許多關于上海的精彩篇章。我衷心祝愿瑞娜永葆青春,期待著再拜讀她那永遠寫不盡的上海故事!

作者簡介

  瑞娜·克拉斯諾,1923年生于上海,1949年離開。父母都是無國籍的俄羅斯猶太人,于20世紀早期來到中國。克拉斯諾曾在歐洲和亞洲的一些國際組織中擔任同聲傳譯,并在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舊金山聯(lián)邦俱樂部以及其他美國、歐洲和亞洲著名機構(gòu)發(fā)表演講??死怪Z現(xiàn)任美國加州門羅帕克中國猶太研究院的公共事務官員,并擔任其出版物Points East的編委??死怪Z曾在多部紀錄片中接受采訪,包括中國導演陳逸飛的紀錄片《逃往上?!罚?999)??死怪Z共出版了九部作品,其中《漂移的燈籠與金色圣殿》(美國太平洋視點出版社)獲得了2002年本杰明·富蘭克林出版獎??死怪Z的著作中已經(jīng)有三本被譯成中文。

圖書目錄

序 我所認識的瑞娜/潘光
一 緣起
二 童年
三 下午茶時間
四 步行上學
五 洋涇浜英語
六 裁縫
七 廣播
八 藍帽回回
九 金錢、銀行和大亨
十 杰西·歐文斯的勝利
十一 僑民家庭——樂園中的生活
十二 流血的星期六
十三 1939年圣誕節(jié)
十四 照空和尚的仇恨
十五 葡萄牙殖民地和饒家駒神父
十六 愛因斯坦訪問上海
十七 上海萬國商團和童子軍
十八 1941年12月8日
十九 上海——庇護之城
二十 杰克·拉萊
二十一 美軍轟炸
二十二 太平洋戰(zhàn)爭局勢明朗
二十三 日本集中營
二十四 美國大兵來了
二十五 工作,工作,工作
二十六 墮落與騷動
二十七 聯(lián)合國新聞中心
尾聲 離開與回歸
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