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30年,我們無限感慨。一大批前輩學者的新的文學生命始于改革開放的1978年,30年,他們走完了人生之路?!靶聲r期”出道的中青年骨干正在成為上海文學的中間力量,諸多的文學活動和成果見證著上海文學的生命力,孕育著新一輪的變化。2008即將過去,今年的漫步即將結束。每一年的回顧難免伴隨淡淡的憂慮。端午節(jié)納入了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源于中國的韓醫(yī)和書法,緊接著又被韓國人堂而皇之地“申遺”。我們?yōu)槭裁纯偙软n國人慢半拍?上海書法人在反思,我們的書法教育、書法傳承、書法保護、書法國際化,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夠?影視戲劇文學出版各界有識之士都在思考,我們還有哪些不足?建立在信心上的嚴厲反省,是助推我們進步的動力,也給了我們樂觀的理由。一年年,我們用心地做文化的觀察分析,但絕非申城文化建設的旁觀者,我們也是文化的受益者和創(chuàng)造者。2008,我們最真的感受是:文化,讓抗擊災難的力量更強大;文化,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