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歷史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電影研究
國際化趨勢和跨文化視野
學院化趨勢和多學科方法
“重寫中國電影史”
電影本體和電影美學芻議
從一次辯論說起
電影本體論問題
電影美學問題
結語
視覺研究中的數字與電影:媒體整合時代的電影研究
視覺文化研究的時代及理論背景
電影研究與文化研究
電影研究在視覺研究中的位置
美學、藝術史與視覺文化批評
視覺研究作為美學、藝術史的補充
視覺文化神話與反對意見
視覺研究神話的批評
海派文化與上海電影:重生或者寂滅
契機
上海電影:從主流向邊緣滑落的歷史
上影集團:內憂外患的電影生態(tài)環(huán)境
若即若離:海派文化與上海電影
結語:重建上海電影的歷史機遇
裂變和萌芽: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電影和戲劇
上海-武漢-重慶電影
“孤島”電影
香港電影
延安電影
“滿映”和“華影”
抗戰(zhàn)時期的戲劇
另一種懷舊:中蘇電影交往回眸
“上海電影”時期的探索
建國十年的蜜月
新時期的懷舊
結語
華語電影
華語電影:一個歷史性的理論范疇
小引
“華語電影”概念的源起
“華語電影”概念的內涵
“華語電影”:作為理論范疇的意義
“華語電影”:一種歷史性的研究視角
跨區(qū)(國)語境中的華語電影現象及其研究
好萊塢電影與華語電影:學術話語背后的權力角逐與文化邏輯
華語電影新格局中的香港電影:兼對
后殖民理論的重新思考
重寫中國電影史與華語電影的視角
喜劇專題
中國早期喜劇電影的創(chuàng)始與奠基
苦難時代的喜劇精神:1930年喜劇電影美學管窺
論四十年代的喜劇電影類型
中國早期喜劇電影的形態(tài)與反思
喜劇電影美學及其質疑
作家作品
浮出地表的賈樟柯
《春蠶》至今“思”無盡
林白小說與電影
《民工》的困境:身份焦慮與價值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