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上篇 概論
一、中國古代的“修身”概念
?。ㄒ唬┬奚淼木壠?br /> (二)修身的目標
(三)中國古代修身思想的幾個重要特點
二、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修身方法及修身實踐的歷史演變
(一)修身要約束的對象:小我
(二)修身要樹立的對象:大我
(三)修身的幾種路徑
(四)中國古代修身實踐的歷史演變
三、由“內圣”而“外王”——修身與學習、交友及治世的關系
(一)修身與學習
(二)修身與處世交友
(三)修身與“齊家治國平天下”
四、“修身”的當代意義及作用
(一)中國古代修身傳統(tǒng)的得與失
(二)中國共產黨人對傳統(tǒng)修身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提倡“修身”與新時期加強全社會道德建設
(四)當代社會環(huán)境中不同人群的修身應“一本多元”
中篇 故事
周公誡子
不慕榮華富貴的郁離子
清正廉潔的子罕
孔子修身不怠
孔子觀“欹器”
顏回安貧樂道
子夏慎獨
曾參不受國君恩賜
楊朱受教改過
自得其樂的隱士榮啟期
蘧伯玉守禮
老萊子隱居
介子推有功不居
晏子的車夫
魏文侯善居人下
季札不做國君
段干木修身養(yǎng)德
王充博覽群書
周黨修身養(yǎng)志
陰興外舉不避仇
姚期不為子孫求封賞
馬皇后深明大義
諸葛亮公而忘私
蔣琬大度容下
孔融讓梨
王烈德高望重
陶淵明無心仕途
陳摶高臥
石勒重視讀書人
志向高遠的蘇綽
富弼待人以禮
陸贄清慎自守
韋澳不媚權貴
傅昭淡泊明志
二程好學不倦
呂蒙正雅量過人
狀元王曾還鄉(xiāng)不張揚
忠良純厚的“圣相”李沆
王旦大度容人
數豆修身
蘇洵大器晚成
蘇軾知行合一
朱熹拜師
蔡元定尊師好學
陸游筑“書巢”
周處改過自新
楊庭顯不懈自省
梨無主,心有主
明成祖克己勤政
王溥重操守
杜越正心克己
“安樂先生”張履祥
葉存仁“畏己知”
下篇 名言
一、先秦名言
二、兩漢魏晉名言
三、唐宋名言
四、明清名言
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