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標點整理,基本上忠實于該版本的原貌。在錯漏或讀不通的情況下,則采用通行本補正之.有幾點應予說明:一、《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與世德堂本《西游記》皆缺少唐僧出身的故事。經考校,認為是這兩個較早版本刊落和遺漏。因從全書看,第十一回、第三十七回、第四十九回、第六十四回、第九十三回、第九十四回都有這方面的情節(jié)交代,為了與全書照應;也為了給讀者對唐僧形象以完整認識,我們取清刻晉省書業(yè)公司刊行的《新說西游記》中《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的回目,將這一段情節(jié)補出,作為附錄,置于第八回之后。據考證,清刻諸本,如《西游證道書》、《西游真詮》、《新說西游記》等所補此回,都不是吳承恩原作,所以,用附錄形式比較妥當。另外,其他明顯刊漏,也以〔〕形式加以補正。如第十一回,唐王在陰司聽崔判官講“六道輪回”之說,《李批西游記》只解釋了“三道輪回”,另三道從前后語氣看顯系脫落,就依通行本加以補充。二、整理本對古今字、通假字,基本上采取保留態(tài)度,如“瓦礦”的“瞄’字,沒有改成“罐”字,“每。字作“們”意用的,也保留原樣,因此字宋、元、明小說、戲曲多用,讀者易懂。但原書用法不盡統(tǒng)一,有處用“們”,有處用“每”,也存其原貌,以利讀者研究。再者,如“衙衙”,按簡體字規(guī)范,應簡化為“胡同”,但“稀柿衙”則不能簡為“稀柿同”,因此“衙衙。這類詞語,也保持原樣,不予簡化。也應申明,整理本既是采用簡體字排印,書中出現(xiàn)的許多古今字、通假字,按照目前通行的規(guī)范標準,都已廢用,所以對一些特別冷僻,少用的古今字,容易引起歧義的通假字,就從規(guī)范的簡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