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緒論
一、植物學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三、學習植物學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篇 種子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
第一章 植物細胞和組織
第一節(jié) 植物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
一、細胞的發(fā)現及細胞學說的建立
二、植物細胞的形狀和大小
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四、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
第二節(jié) 植物的組織
一、分生組織
二、成熟組織
第二章 種子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
第一節(jié) 根的形態(tài)結構
一、根的類型和根系
二、根的構造
三、側根的形成
四、根瘤與菌根
五、根的變態(tài)
第二節(jié) 莖的形態(tài)結構
一、莖的形態(tài)
二、莖的結構
三、莖的變態(tài)
第三節(jié) 葉的形態(tài)結構
一、葉的形態(tài)
二、葉的解剖結構
三、葉的生態(tài)類型
四、落葉
五、葉的變態(tài)
第三章 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第一節(jié) 花的形態(tài)學特征
一、花的概念
二、花的組成部分及其形態(tài)
三、禾本科植物的花
四、花圖式和花程式
五、花序的概念和類型
第二節(jié) 雄蕊的發(fā)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一、花藥的發(fā)育及構造
二、小孢子的形成
三、花粉粒的發(fā)育與雄配子體的形成
四、花粉敗育和雄性不育
第三節(jié) 胚珠的發(fā)育和胚囊的形成
一、胚珠的發(fā)育
二、胚囊的發(fā)育
第四節(jié) 開花、傳粉與受精
一、開花
二、傳粉
三、受精作用
第五節(jié) 種子
一、種子的形成
二、種子的結構
第六節(jié) 果實
一、果實的形成
二、果實的形態(tài)結構和類型
三、果實和種子對傳播的適應
第七節(jié) 種子萌發(fā)和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一、種子萌發(fā)
二、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篇 植物系統(tǒng)與分類學
引言
第四章 藻類植物
第一節(jié) 藻類植物特征
第二節(jié) 藻類的代表植物
一、藍藻門(Cyallopbyta)
二、綠藻門(Chloropbyta)
三、硅藻門(Bacillariophytal)
四、褐藻門(Phaeophyta)
五、紅藻門(Rhodophyta)
第五章 菌類植物
一、根霉屬(Rhizopus)
二、青霉屬(Penicillium)
三、蘑菇屬(Agaricus)
四、其他常見菌類
第六章 地衣
一、地衣的形態(tài)
二、地衣的結構
三、地衣的繁殖
第七章 苔蘚植物
第一節(jié) 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苔蘚植物配子體的形態(tài)結構
二、苔蘚植物的生殖結構和生殖
三、苔蘚植物的孢子體
四、苔蘚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節(jié) 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一、地錢屬(Marchantia)
二、葫蘆蘚屬(Funaria)
第八章 蕨類植物
第一節(jié) 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jié) 蕨類植物的代表植物
一、蕨屬(Pteridium)
二、其他蕨類植物
第九章 裸子植物
第一節(jié)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裸子植物生活史
第二節(jié) 裸子植物的主要代表植物
一、蘇鐵綱(Cycadopsida)
二、銀杏綱(Ginkgopsida)
三、松柏綱(Coniferopsida)
四、紅豆杉綱(Taxopsida)
五、買麻藤綱(Gnetopsida)
第十章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第一節(jié)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jié) 被子植物花的起源、演化趨向和分類原則
一、被子植物花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花的起源、演化趨向和分類原則
第三節(jié) 被子植物的分類
一、雙子葉植物綱代表植物
二、單子葉植物綱代表植物
第四節(jié) 被子植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及其分類系統(tǒng)
一、恩格勒系統(tǒng)
二、哈欽松系統(tǒng)
三、塔赫他間系統(tǒng)
四、克郎奎斯特系統(tǒng)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