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注的瀕危動物大熊貓是僅產于中國的稀有“活化石”動物。1869 年,法國傳教士、生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中國四川首次發(fā)現(xiàn)了大熊貓,并將其制成世界上第一具大熊貓標本,運到法國巴黎展出,引起國際生物學界的轟動。從那時起,環(huán)宇之內、各色人等無不對大熊貓滿懷喜愛之情。世界自然基金會更將大熊貓作為會徽和會旗的標志,象征著該組織保護自然遺產的宗旨。 作者在數(shù)十年的漫長歲月里,在崇山峻嶺、無邊無際的森林竹海中追蹤大熊貓,深入到大熊貓的社會里,近距離地觀察大熊貓獨立而獨特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獨特的眼光,用生動的文字對大熊貓的心理、動作、語言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更以大熊貓的生活習性、種群狀況、致危因素、在生物鏈中的作用、在生物學上的意義、現(xiàn)有保護措施及其進展等為切入點,揭示了動物一人一自然界相和諧的生態(tài)文化的豐富內涵。